長治市產業轉型發展勢頭強勁
長治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開發區為主陣地,以制造業振興為主攻方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當好排頭兵,積極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探新路,為山西高質量發展做示范,產業轉型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今年前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工業增加值總量和增幅穩居全省第一。同時,全市上半年非煤工業增加值增幅高出煤炭工業21.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加值增幅高出傳統產業35.3個百分點。
長治市是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在推進轉型發展的進程中,長治市發揮開發區產業集聚的優勢,將制造業振興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以10大重點新興產業為主體,建立了“鏈長+鏈主”工作機制,出臺實施了“七大行動”,加大產業鏈條延伸,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著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加大體制機制改革,確定了56項創新舉措,開發區內用地實現了“標準地”出讓,今年共落實“承諾制”項目數量52個,出讓“標準地”11宗,完成領辦代辦事項141件。目前,全市以開發區為產業集聚的主陣地,初步形成了半導體光電、光伏、醫藥、信創、高端裝備制造、氫能等10條產業鏈,半導體光電產業產值占全省的60%以上,光伏產業產值占全省的50%,醫藥行業生物醫藥制品占全省的60%以上。
以項目為抓手,長治市及時出臺了投資促進獎勵辦法,以重點新興產業為主體精準招商,先后引進項目68個,開工建設55個項目,并有53個項目投產,項目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市充分發揮當地在產業基礎、要素保障、開發區建設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用好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能耗和環境容量優先配置等政策措施,精準對接京津冀等重點轉出地區,重點建設了4個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重點承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六大新興產業項目,目前已有72個項目落地。該市還抓住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機遇,積極與北京市開展對口合作,各縣區與北京市各區建立了一對一的對口合作關系,已取得22項合作成果。
以“1+10”專業鎮為牽引,長治市實施了專業鎮市場主體倍增、主導產業壯大、創新能力提升、重大項目攻堅等十大行動,建立了高效協同推進、政策保障落實、常態化服務、責任清單、科學化考核激勵五大機制,梯次培育了平順上黨中藥材、潞城碳基新材料、長治經開區LED制造、漳澤光伏制造等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目前,僅平順上黨中藥材產業已培育中藥材加工企業40家、專業合作社174家,57家企業入駐山西(長治)中藥材商貿平臺。
以新興產業為重點,以“鏈主”企業為主體,長治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搭建平臺,持續開展與全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或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的深度合作,共建研發基地和創新平臺。市政府專門安排5000萬元資金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型企業培育,出資5000萬元設立了人才發展基金,與139所高校達成540余項合作成果,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2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75家,各類雙創載體68家,前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
新興產業集聚,優勢項目牽引,科技創新賦能,長治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大大加快,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入新的階段。今年前半年,全市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7%,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2%。特別是省級以上開發區,集聚效應明顯顯現,增長勢頭更為強勁。今年前半年,全市10個工業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0.98億元,同比增長17.5%。(楊天聞、李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