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文明實踐”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社會文明程度是鄉村振興的顯著標志,也是衡量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的基礎性指標。
近年來,山西呂梁臨縣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引領,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和文化文藝活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深化文明實踐,提振鄉村文化振興新活力。充分發揮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3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04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堅持“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開展理論天天學、快樂星期天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組織秧歌隊、廣場舞隊、門球隊等積極參加省市比賽、展演活動;邀請省晉劇團、呂梁市晉劇團等到鄉村開展“舞臺藝術送戲下鄉”“百姓宣講直通車”“紅色文藝輕騎兵”等專場演出活動,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欣賞到省市名家的精彩演出;安排臨縣電影放映隊高頻次到村放映精彩影片,為群眾帶來視聽盛宴。
培育文明鄉風,撬動鄉村文化振興新引擎。臨縣從文明實踐、文明培育、文明創建三個維度,一體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文明村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縣3個鄉鎮獲省級文明鄉鎮、4個村獲省級文明村命名;常態化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鄰居”“好公民”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積極組織開展不文明行為、紅白事大操大辦等文明實踐專項整治,引導群眾除陋習、樹新風,持續提升群眾文明素質。
推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新動能。有效整合基層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建成投用504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實現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對國家級非遺道情戲、傘頭秧歌、大嗩吶等進行挖掘,利用節假日在景區舉行非遺匯演活動;保護性修繕中共中央后委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等,以打造紅色舊址為主要建設內容,努力建設成全縣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點。
“臨縣將持續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結合重點工作,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鄉村振興匯聚強大動能。”臨縣宣傳部副部長李玉峰表示。(張娟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