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土地超市開門營業
8月3日,內蒙古“土地超市”正式上線運行。如今,這個特殊的“超市”已運行一個多月,實現了企業和社會公眾“云上看地、云上選地”。
“土地超市以盟市、旗縣行政區為單元,將可供應地塊作為‘貨架商品’,通過互聯網向企業和群眾展示推送。”自治區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吳曉光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的一番介紹,把內蒙古土地超市拉進了公眾視野。
為何要打造土地超市?長期以來,因存在信息差,企業找不到地,政府招不到合適的項目,出現了“項目找土地,土地曬太陽”現象,成了影響企業投資便利化和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靶向發力,精準施策。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土地綜合整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研發完成了內蒙古土地超市云平臺。
“企業對地塊進行在線挑選,對意向地塊進行在線下單,為破解內蒙古‘項目找土地,土地曬太陽’難題提供了最佳方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濤說。
如何讓企業和社會公眾“云上看地、云上選地”,足不出戶“逛”土地超市?通過電腦或手機端訪問內蒙古土地超市,“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等4類土地資源信息模塊映入眼簾。
在這里,投資意向方可隨時隨地查看“貨架”中所有地塊信息,包括可供應地塊的規劃用途、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周邊地塊用途、已供宗地成交價、基準地價、參考價等信息。同時,還可實時查看地塊及周圍全景影像圖、區位圖、地塊實景等重要環境條件信息。
與此同時,企業和個人在注冊并登錄賬號的狀態下,可選擇撥打電話、留言等方式與土地供應部門直接取得聯系,也可直接點擊“加入購物車”進行選購。
結合地方實際,內蒙古選取興安盟作為試點,開展成熟地塊的商品上架工作。土地超市“一級市場”上架了興安盟48宗共4000余畝待交易地塊。
近日,土地超市完成了首批地塊的交易。興安盟扎賚特旗興義農豐農牧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在土地超市成功下單,并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此地塊為1宗工業“標準地”、面積為16.2畝。
“我們是一家農牧機械研發及制造生產企業,年產量約1000臺,不僅供應區內外市場,還出口蒙古國、俄羅斯。”企業負責人劉赫介紹說,“我們通過土地超市鎖定了意向地塊,方便快捷。購買的地塊將用于自建廠房,為進一步擴產做準備。”
烏蘭察布市目前完成1宗面積為9.68畝工業用地的轉讓合同網簽簽證和合同備案。“烏蘭察布市成功探索了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備案新模式,標志著我市現代土地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烏蘭察布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包頭市從現有庫存土地資源中選擇30余宗區位優、具備出讓條件的地塊,上架到了土地超市。全市土地信息從單一封閉向共享對稱轉變,“項目等土地”將逐步變為“土地等項目”。
“深耕”營商環境“土壤”,內蒙古自然資源部門全力以赴優服務、促發展。
記者了解到,土地超市上架的地塊均為權屬清晰、具備開發條件的“凈地”,能夠快速完成用地開工,有利于企業項目快速落地。
土地超市支持企業和個人按照區域、用途、面積等條件對供應地塊進行篩選查詢,便于盡快鎖定符合項目建設需要的意向地塊。
土地超市還支持貨比三家,提供地塊對比功能,可將多個地塊的基本信息進行同屏對比,突出不同地塊的優缺點,直觀對比分析便于選擇地塊。
“接下來,土地超市將在全區進行推廣,并與‘蒙速辦’等關聯系統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蒙速辦’快速登錄、交易推送等全流程自動化。” 吳曉光告訴記者。
內蒙古土地超市公開發布土地資源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選擇,高效服務投資項目落地,不斷釋放土地資源資產化效能,為全區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深化土地綜合整治促進高質量發展“蹚出”一條新路子。(記者 阿妮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