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了首個兒童疼痛專病門診 每周一全天開診
昨天,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消息,重慶首個兒童疼痛專病門診已開設,于每周一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渝中院區全天開診。
根據統計,約有10%-15%的兒童遭受各種不同類型的疼痛,當疼痛反復持續超過3個月,即可稱為慢性疼痛,需及時干預和治療。
兒童疼痛門診副主任醫師劉巍介紹,兒童與青少年慢性疼痛不但使其在身體、精神方面承受到更多的痛苦,長期疼痛還可導致大腦結構功能改變和睡眠障礙,影響患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性格發育、情緒習慣、學習能力和社會功能,也加重了家庭與社會的醫療和經濟負擔。而且,有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兒童期慢性疼痛可延續至成年后,更易產生新的不同類型的疼痛。
兒童的認知、語言表達、發育水平不同,疼痛時的表現也不一樣,如哭鬧、心率呼吸增快、出汗、面色蒼白、疼痛面容等。有的兒童疼痛反應強烈,但另一方面,又對疼痛回避性強,為避免吃藥、注射或住院帶來的不適,有時會故意隱瞞疼痛,不向醫務人員或家長陳述疼痛而延誤治療。由于不能準確描述疼痛且不易配合檢查,各項診斷和治療難以實施。
在兒童疼痛門診,首先會對疼痛程度進行分級或者量化,不能進行自我評價的患兒,主要由醫護人員及患兒家屬完成評估,常采用兒童面部表情疼痛分級量表;超過7歲患兒可采用數字評分量表評估法。
專家介紹,由于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疼痛,醫生會采取靈活的治療措施使孩子疼痛減少到最低程度。這些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和患者自控止痛泵治療,不過在生活中,家長往往擔憂孩子應用鎮痛藥物的副作用,常常導致兒童疼痛治療不足。
如何正確向醫生描述疼痛?
1.疼痛部位:最好是用手指出具體位置及范圍;
2.疼痛程度:用量化疼痛的方式說明有多疼;
3.疼痛的性質:例如刀割樣痛、刺痛、鈍痛、酸痛、放射樣痛、絞痛、搏動樣痛等;
4.疼痛時間:開始時間、持續時間、變化和節律;
5.其他:疼痛有無誘因、伴隨癥狀、疼痛對日常活動的影響、目前的心理社會狀況(是否焦慮、抑郁等)。
據上游新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