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機遇 共敘友誼 共謀發展
9月的內蒙古,秋高氣爽,碧空萬里。在這金秋颯爽、景色怡人的美好時節里,第四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如約而至。
懷著“共建開放新格局,共享發展新機遇”的美好憧憬,帶著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期待,四海賓朋再次聚首呼和浩特,共謀深化交流合作的新機遇,共創繁榮美好的嶄新未來。
6日上午10時許,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高朋滿座,氣氛熱烈。此時,第四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暨國家向北開放經貿洽談會開幕式正在這里舉行。
“中國愿同蒙古國一道,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深化雙方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豐富中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內涵,加快構建兩國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維在開幕式致辭中說。
“蒙古國正在進行多項改革,完善營商法律環境,保護投資者權益。我們愿意與中方加深了解和信任,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在氣候、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實施重大項目和計劃,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攜手推進現代化建設,造福兩國人民。”蒙古國副總理阿瑪爾賽汗在致辭中表示。
臺上,字字鏗鏘;臺下,掌聲雷動。
會場內,共識在凝聚,信心在升騰。
會場外,第四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的展覽展示區人頭攢動,好物云集。
在總面積9.2萬平方米的展館里,35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企業的展品“同臺競技”。
法國紅酒、印度刺繡、巴西牛肉……國際館內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蒙古國TESO集團出口業務經理恩赫巴雅爾說,他們帶來了13種特色產品參展,希望通過本次博覽會加深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繼續擴大出口。
作為本屆中蒙博覽會主賓省,廣東省以“粵貿全國”統一形象搭建500平方米廣東館,集中展示優勢產業和消費精品。美的家用家電系列產品、OPPO智能手機、廣汽埃安昊鉑GT新能源汽車……40余家企業聚焦“高、新、優、特”,展出200多件“廣貨精品”。
“希望通過此次‘粵貿全國’活動,助力廣東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強粵蒙兩省區能源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廣東貿易高質量發展。”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共建開放新格局,共享發展新機遇,這是大勢所趨,亦是人心所向。
開放合作,共享未來,這是美好期許,亦是偕行之道。
6日下午,以“開放合作 共享未來”為主題的國家向北開放經貿洽談會召開,洽談會上簽約項目138個,簽約總金額3343億元,涉及新材料、化工、裝備制造、能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一份份采購訂單的落地,一次次戰略合作的牽手,激蕩起攜手前行的磅礴力量。
“高規格的嘉賓陣容、有實效的高端對話,處處體現著‘共識、共享、共贏’”“中蒙博覽會是我們尋求商機、拓展合作不可或缺的平臺”“一定不能錯失這里的發展機遇”……各國嘉賓、客商如此描述中蒙博覽會的吸引力。
一場國際盛會,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作為東道主的內蒙古來說,更是如此。
如同一塊引力巨大的磁石,中蒙博覽會帶給內蒙古的不只是一批批新老朋友,還有商賈云集的市場、思想與智慧的盛宴、合作共贏的機遇。
內蒙古內連八省區、外接俄蒙,歷史上曾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里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如今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獨特,向北開放優勢明顯。近年來,內蒙古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速向北開放,外向型經濟不斷登上新臺階。2013年至2023年6月,內蒙古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值達6902.1億元,占同期內蒙古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2.9%。
“商務部將繼續支持和幫助內蒙古挖掘向北開放新優勢、打造向北開放新樞紐,拓寬對外合作渠道、打造產業聚集區、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內蒙古與蒙古、俄羅斯及中亞等國多雙邊經貿機制發揮作用,密切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開展特色產業合作,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飛表示。
“內蒙古是資源富集的寶地、特色產業的高地、風光壯美的勝地、投資興業的福地,在服務融入雙循環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享有多項國家重大戰略政策支持。熱切期待各位朋友與我們攜手同行、策馬揚鞭,譜寫一段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篇章。”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楊偉東熱情推介。
越開放,越發展,越合作,越共贏。以中蒙博覽會為契機,“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之船、友誼之船揚帆再起航。而內蒙古,也必將以此次盛會為新起點,砥礪奮進,闊步前行,開啟更加國際范兒的波瀾壯闊的新征程。(記者 康麗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