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躬耕教壇顯初心 強國有我志不渝

      發布時間:2023-09-12 16:13:00來源: 人民日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大山深處托舉希望,在教改一線揮灑青春,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們有一個共同而光榮的名字——人民教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

        9月10日,第三十九個教師節,2023年“最美教師”評選結果揭曉。閃耀的名字,動人的事跡,他們是優秀教師的代表,彰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體現“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

        矢志報國——

        胸懷民族復興理想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睍r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國家發展同大學發展相輔相成。我們要在國家發展進程中辦好高等教育,辦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在體現中國特色上下功夫?!?/p>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如何建設?北京大學教授王義遒是深入的思考者,也是篤行的實干派。他提出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十六字方針——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為了解決“卡脖子”科研難題,他長期致力于我國時間頻率體系建設,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臺原子鐘,并參與了對我國北斗導航系統至關重要的星載原子鐘的研制。

        是他們,胸懷民族復興理想,為莘莘學子點亮信仰之燈。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退休教師黃令儀,被譽為“中國龍芯之母”。1989年,她受邀參加國際芯片展覽會,偌大的會場上,沒有找到一家中國企業。她在日記中寫道:“琳瑯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2001年,已經退休的黃令儀加入龍芯研發團隊,從“龍芯1號”到“龍芯3號”,一批國產高性能芯片應運而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潛心問“稻”48載,研創的水稻輕簡化、機械化、精確化等技術獲選全國農業主推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他把技術送到農村、教給農民,還在田間地頭培養知農愛農興農人才,創建了“課堂—實驗室—基地—生產田”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是他們,用腳步丈量初心,將教育的種子播撒在廣袤的大地上。

        2022年4月,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8部門啟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幫扶團隊成員跨越山海,筑夢前行,讓優質均衡的教育惠及千家萬戶。

        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第一中學校長王世柱就是其中一員。他通過評選“校園之星”、舉辦科技節等活動,幫助學生找到閃光點;引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云南昭通市鹽津縣第三中學校長付宗亮深入調研,提出涉及師德師風、教學質量、學校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12個怎么辦”,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方案……

        匠心育才——

        點亮拔節成長之路

        “不就是2毫米嗎,應該沒事吧?”

        “2毫米就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焊縫質量,不能忽視任何細節。”全國焊接機器人大賽訓練期間,機器人焊槍導電嘴損耗了,學生拿了另一款導電嘴代替,調整出來的焊絲干伸長度差了2毫米。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文山發現后,嚴格要求,及時給予指導,學生最終獲得了大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學院焊接實訓基地,經常能看到王文山的身影。時而踱步于各個工位間,時而駐足觀察學生的操作細節,時而彎下腰手把手指導學生焊接……王文山在教學一線用心指導著每一名學生。

        在山西,有一位教師,堅持做好烹飪教學這一件事。

        山西省經貿學校教師王力群認為,工匠精神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他精雕細琢、傾力傳承,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為己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和三尺灶臺。

        在上海,有一位校長,在教改一線積極探索素質教育。

        深化教學改革,學生能領到與自己水平匹配的分層作業;主題式課堂深度整合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提升創新能力……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遵循教育規律,銳意改革進取,學校里學生睡眠時間多、體育藝術科學活動多、課外作業少、近視率低、學業成績好,在他的帶領下,一所薄弱學校成為素質教育知名學校。

        在四川,有一位教師,通過遠程教學與實地專題講座,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通過遠程直播教學,4萬余名學子受益于她的課堂;先后20余次前往遠端學校開展專題講座,腳步遍及省內外偏遠山區;成立網校教師教學研討群,與偏遠地區的教師交流研學……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學教師夏雪借助數字化手段,促進教育公平與高質量發展。

        仁心愛人——

        溫暖萬千學子心靈

        一座村小,如何實現小而優?安徽六安市霍邱縣戶胡鎮中心學校教師董艷努力尋找著答案。

        沉下去,鄉土為董艷提供了教學靈感,她帶著孩子們來到曬谷場,走進田間地頭,觀察麥子的生長,記錄飛鳥的軌跡,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讀起來,讓書聲瑯瑯,從吟誦古詩到創作詩歌,從每月共讀一本書到課上交流分享,3000余首兒童詩結集成冊,印證著村小教學的發展和成果。

        貴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0多米。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就坐落在韭菜坪山上。

        在這所“云上學?!苯逢牭泥l村教師顧亞,是六盤水市盤州市淤泥彝族鄉伽米村走出來的農村學子。2014年8月,他通過“特崗計劃”,成為一名鄉村教師。2016年,他主動申請到大灣鎮海嘎小學任教,帶著孩子們組建起4支學生樂隊,讓孩子們的歌聲飛出大山、走向世界。顧亞說:“因為音樂,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光。”

        青海玉樹市第一幼兒園園長索南達吉用愛和責任為孩子們鋪就成長之路,她堅信,“講好普通話是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橋梁?!敝铝γ褡褰逃聵I14年來,她堅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通過國旗下的講話、繪本故事分享、小小記者站等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廣西荔浦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熊碧芳既是老師,又是“媽媽”。早上,叫孩子們起床;傍晚,教孩子們洗衣。24年來,她為困難學生籌措助學資金近200萬元,改變了近千名孩子的命運,用愛為孩子們筑起溫暖的家。

        新征程上,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厲燁參與采寫)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系列无限发射|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五月婷婷色综合| 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 两个小姨子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动画片| 乱子伦xxxx| 欧美一级做a影片爱橙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理论片2023最新在线观看| 北条麻妃vs黑人解禁| 老师的奶好大摸着好爽|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四虎1515hh永久久免费| 国内a级毛片免费···| groupsex娇小紧的5一8|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欧美线在线精品观看视频| 免费看黄a级毛片|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你懂得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男人添女人30分钟免费| 哪里可以看黄色播放免费| 蜜桃成熟时2005|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97碰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jizz国产精品网站| 小兔子救了蛇被蛇两根进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99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十七岁免费完整版bd| 老太bbwwbbww高潮|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