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泔溪鎮:拓寬增收渠道促進產業振興
酉陽縣泔溪鎮泔溪村面積27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小組,發展有農作物、經濟作物、林業、中藥材和生豬、黑山羊等種養產業,村民經濟收入除產業外以外出務工為主,人均年純收入13580元。
2022年3月,泔溪村村支兩委分析吊瓜產業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益,結合泔溪村產業發展現狀,投資近百萬,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流轉40多戶村民80余畝土地發展吊瓜產業,村民除獲得300元一畝的土地流轉費以外,還可就近就地務工獲取勞動報酬。
“村民在基地從事除草、施肥、搭架子等管護作業,工資80元一天。”泔溪村委會副主任冉國民說,一年下來,要聘請工人1000余人次。今年吊瓜長勢良好,預計產量30000斤,產值50萬元。
“再過不久,村上的吊瓜就進入成熟采摘期,到時平均每天會聘請二十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務工。”冉國民說。
在太平村4組100畝蔬菜基地,負責人高強茂正忙著查看新栽種的辣椒長勢。“基地主要發展辣椒、西瓜、番茄等產業,平均年產值50萬元。”高茂強說,每年支付給農戶土地流轉費和務工費20多萬。
“我常年在基地務工,平均每月工資2700元,加上土地流轉費,每年有近30000元的收入。”太平村村民陳秀梅說。
“像陳秀梅這樣的長期務工人員有8人,農忙時節平均每天要聘請15名村民到基地務工。”冉茂強說。
近年來,酉陽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構建了以油茶為主導的“1+9+X”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目前,酉陽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38萬畝,酉陽不僅成功躋身全國油茶生產重點縣,“酉陽茶油”也先后獲得“中國木本油料影響力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重慶市優質氣候農產品”等稱號。
在石洞村,酉州油茶科技公司以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油茶產業發展模式在該村發展1260畝油茶,公司全額投入資金、技術、種苗、肥料,股權占60%,集體經濟組織流轉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入股,股權占40%(其中農戶以土地入股占32%,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管護占8%)。
“油茶栽植土地以荒山和荒地為主,土地重新利用率達98%。該產業帶動農戶186戶776人,就近就地務工68人。”石洞村支部書記滕敏說,石洞村在產業發展中堅持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農村三變改革,集中流轉土地,分區規劃布局,構建資源一體整合、產業一體規劃,品牌一體打造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參與群眾利益共享,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此外,石洞村集體林地收儲2098.6畝,農戶每年可獲得40元/畝的林地流轉費,持續35年,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可獲得10元/畝的管護費,同樣持續35年。”滕敏說。
泔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泔溪鎮堅持產業為重,做優種植業,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新建300畝稻田綜合養殖,目前,建成全國規范最大油茶育苗基地,全鎮現有油茶種植面積8000余畝,中藥材面積約2000畝,蔬菜種植約1000畝,各類經果林面積約3000畝;做強養殖業,各類養殖業實現長足發展,現存欄肉牛0.5萬頭、生豬2萬頭、山羊2萬只、土雞3萬只、中蜂0.5萬群;做好加工業,大力發展臘制品、油制品、糧制品、蜂制品、果制品加工,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做精生態文化旅游業,加大大板村鹿井溪(小地名)“銀杏王”和百年古寨的保護開放力度,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和旅游設施配套項目,建成“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做大電商物流業,扎實推進酉云滿天星行動,推介高山土豆、土蜂蜜、臘肉、竹筍、土雞蛋等特色農產品,每村培養帶貨主播1名。該鎮圍繞“1+9+N”產業發展思路,形成了多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為酉陽800公共區域品牌作貢獻,全力促進農民增收。(儲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