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營造一流人才發展生態 全市首創“就業流動服務站”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高星)記者從2023北京CBD國際商務季“宜業”朝陽建設新聞發布會了解到,朝陽區不斷構建優越的政策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優化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營造國際一流的就人才發展生態,全方位促就業,引進、培育人才,全力建設“宜業”朝陽。
朝陽區從業人員達227萬人居全市首位
目前,朝陽區已形成以現代服務業主導、高新技術產業支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多元化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占比高達93.9%。朝陽區從業人員達到227萬人,居全市首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日益優化。
朝陽區積極構建具有本區特色的就業政策體系,今年以來,朝陽區已為轄區2627家企業、涉及10萬人次,給予市區兩級就業政策資金支持8億元。同時,朝陽區還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修訂完善《朝陽區創業工作實施辦法》,持續開展“金融支持朝陽區小微創業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為小微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4.6億元。
全市首創“就業流動服務站” 提升就業服務效能
“朝陽區注冊企業和從業人員均在全市居首,多項就業服務體量占全市1/5以上,因此朝陽區構建了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雙輪驅動’的就業服務體系。”朝陽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孟喆在發布會上介紹,朝陽區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效能,優化“崗匯朝陽 職達社區”就業品牌,在全市首創“就業流動服務站”,并將“流動站”開進社區、商圈、園區、夜市、超市等現場,推出了包含職業指導、簡歷診斷、崗位推薦等環節的“一站式”就業服務。
同時,為了給為各類就業群體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務,朝陽區公共就業服務大廳推出 “延時辦”、“網上辦”、“上門辦”等一系列“為民辦實事”工程,年均提供高效就業服務超過50萬人次。
年均投入2000余萬元優化人力資源市場發展
朝陽區還擁有優越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朝陽區建有全市唯一獲批國家人力資源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出臺了《關于朝陽區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意見》,推動11項配套政策落地實施,年均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目前全區現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700余家,約占全市40%,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年均服務人次超2000萬。
下一步,朝陽區還將出臺《朝陽區高質量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的意見》,通過推進人力資源服務貿易“引進來”、引導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機構“出海”、創新人力資源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支持等方式,進一步扶持質效優、前景好的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機構“做大做強”,提高朝陽區人力資源國際化程度。
此外,為更好地發揮技能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朝陽區推動高技能人才產教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舉辦首屆職業培訓高峰大會,著力打造行業聚集新高地。目前,朝陽區已開展急需緊缺工種培訓超市項目19個,就業率達92.74%;精準對接就業市場培訓需求,優先審批新職業、民生領域職業、急需緊缺職業類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朝陽區現有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總數96家,全區高技能人才9.1萬人。
構建以“鳳凰人才卡”為載體,涵蓋8類服務的保障體系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朝陽區實施的“鳳凰計劃”構建涵蓋杰出人才、各領域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的高層次人才政策體系。多年來,“鳳凰計劃”不斷創新發展,精準延攬國內外各領域高層次人才。針對“兩區”建設和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需要,“鳳凰計劃”新增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朝陽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余作澤介紹,按照今年最新的人才認定情況來看,認定人才整體呈現出專業水平高、國際化突出的特點。
為了服務好“鳳凰計劃”人才,朝陽區制定出臺《朝陽區“鳳凰計劃”高層次人才服務支持辦法》,構建以“鳳凰人才卡”為載體,涵蓋醫療、出行、住房等8類服務的保障體系,實現人才服務“一卡通辦”。
下一步,朝陽區將繼續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著力推進國際人才公寓、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同時,加快吸引國際科技組織、國際智庫、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總部等高能級創新主體,帶動國際化高水平人才集群。利用北京CBD國際招商聯絡站、望京留創園海外聯絡站等海外平臺,布局全球招商引才網絡。完善“鳳凰計劃”高層次人才認定支持政策,聚焦戰略型“頂尖人才”和高成長型“青年人才”,進一步做大人才增量、優化人才結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