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南京:培育強鏈補鏈生力軍 “小巨人”總數翻番
人民網南京9月20日電 (楊維瓊)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指導,江蘇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站)”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南京,解碼當地“小巨人”用創新打破行業發展瓶頸、突破技術壁壘的成功密碼。
“一塊手掌大小的引線框上,能排布約3萬個分立器件產品。”在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無塵生產車間內,江蘇長晶浦聯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智指著一塊樣品說,差不多一顆芝麻粒里能放下兩到三個產品,且每個產品大小統一,對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但其封裝測試的良率達到99.8%以上。“電子產品都可以應用這些標準產品,覆蓋工業、汽車、計算機、智能手機等工業電子與消費電子領域的方方面面。”郭智介紹,海爾、華為、小米、中興、海信等都是在其供應鏈上。
這背后離不開長晶科技過組建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梯隊和持續的研發投入。據悉,該公司目前已開發出二極管、三極管、MOSFET、電源管理IC等多種產品系列,截至 2023年8月底擁有已授權的專利 62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86項,合計知識產權數量約168項。其中,“低功耗高可靠超結MOS器件關鍵技術研究”和“超低內阻晶圓級封裝功率MOS器件”項目,總體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同樣在小米、海信、海爾等品牌的供應鏈上,南京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其提供的是顯示器中需要的光學膜產品。據貝迪新材綜合管理中心總監王芬介紹,貝迪新材從運營之初起,就專注于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發、加工、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終端聚焦于各類電子顯示器。近五年來,該企業每年用銷售額的4%至5%進行研發投入,積極進行各種關于材料、設備、配方等方面的研發和測試。擁有“高精密成型”“高精密涂布”“高精密押出”“關鍵裝備設計”等核心技術。
作為一家在新材料領域深耕細作十多年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已經公司發展的內生動力。王芬舉了一個例子,2017年,市場上還沒有以膜承載量子點的顯示技術時,貝迪新材率先投入大量資金、人力著手研發量子點增強膜,并于2019年實現量產,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國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數字經濟時代,將龐大的工業增加值轉變為更高效益的工業附加值,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由之路。“為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人才缺乏、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助力頭部鏈主企業做大做強做創新,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在50%以上。”南京維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松貴說,目前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RIZ創新研發平臺、三維設計軟件、制造MOM系統、數字化工廠套件等核心工業軟件,填補了行業空白和短板。
以數字化平臺為例,目前已經有數百家企業成功上線應用,上千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正在實施中。據楊松貴介紹,一家中小企業應用了他們數字化平臺后,物料齊套率從65%提升到90%以上、訂單按時交付率從74%提升到95%以上,成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整體生產效益提升10%以上、年增利潤約100萬元。
據了解,南京市是全國率先出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的城市,大力實施梯度培育、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鏈強鏈補鏈、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品牌和質量提升、精準化要素保障和服務等“六大工程”, 打造“十百千萬”的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13家,總數實現翻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