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萬家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董兆瑞)10月11日,海淀區召開“兩區”建設三周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海淀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764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12家,獨角獸企業51家。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規劃發展處處長王春生介紹,“兩區”建設為海淀區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兩區”建設啟動三年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簽約重大項目超過200個。
在人工智能領域,海淀區近期出臺了加快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案、算力補貼專項等政策,旨在打造AI大模型集聚區,搶抓機遇,不斷做強人工智能產業優勢。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占全國1/6,已形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布局。
在集成電路領域,海淀區擁有重點企業200余家,在計算及微控制器、存儲芯片等方面具備優勢,正在布局RISC-V產業生態。在區塊鏈和互聯網3.0領域,現有企業200家,在區塊鏈底層平臺、XR、數字人、數字孿生等方面均有布局。在生命健康領域,重點企業500家,在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智能醫療研發等領域優勢明顯。在智能制造與裝備領域,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運營管理、行業應用全產業鏈布局。
王春生表示,近期,海淀區正在按照全市部署,重點布局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四大未來領域,同步在未來制造、未來能源兩個領域主動而為,以政策創新、應用場景、共性平臺、空間保障等為抓手,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策源高地。
與此同時,發展數字經濟也是海淀“兩區”建設重點任務和顯著特色。“三年來,海淀區充分發揮數字技術領先優勢、數字產業先發優勢、數字技術應用先行優勢,引領支撐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王春生介紹,海淀區加快推進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臺等一批數字化、智能化新基建有序建設,不斷夯實數字城市底座。
數字技術也在海淀區城市治理領域廣泛應用。王春生介紹,海淀區采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了大城管綜合業務平臺,實現城市智慧化管理;建設水務大腦,提升生態治理能力;建設衛生信息化系統,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等,為市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醫療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