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通市養老現狀觀察:錢從哪來,如何接續

      發布時間:2023-10-26 09:30: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聚焦

        以前,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由子女養老送終是不二選擇。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這種觀念正在重構。存錢,還有一個剛需目標,是為了養老。

        手里有一筆錢,心里才不會慌。辛苦了一輩子,每個人手頭多少會有點錢。記者在江蘇南通采訪時發現,對很多農村老人來說,勞動既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選擇。

        只要忙得動,他們就一直忙

        打工、打牌、發呆,或能概括多數農村“小老人”的現狀。所謂“小老人”,指那些相對年輕,還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老人,他們是村里的“年輕人”,是農村的活力所在。

        通州區十總鎮是農業大鎮,90%的土地都流轉了,除了門前屋后的一點菜地。愛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燕說,全村60歲以上1281人,占比49.8%。其中,60-69歲的619人,多在外面(指村子以外)干活,比如保安、保潔;70-79歲的428人,基本留在村里,打打零工。

        愛民村還有一個特色產業——打草繩。每年收割水稻時,全村有三四百人從事打草繩,且多是老年人。“打草機是電動的,老人主要負責給機器添草。加工一捆草繩,能有十四五元收入,多的每天能打六七捆,就有近百元收入。一些80多歲的老人也在干活,他們只要有活干,就盡量不閑著。”張曉燕說。

        78歲的葛漢均在村里從事清潔等雜工,另外還打些零工,年收入有萬元左右。他77歲的老伴除了忙些家務,平時就喜歡打牌。女兒嫁在外地,兒子在浙江打工,每年只回來三四趟。“手里有點存款,不用向兒女伸手。不增加他們負擔,我心里也踏實。”葛漢均說。

        69歲的錢彩平和72歲的徐廣英就像是“工友”,沒事就結伴在大棚里忙農活。來自山東臨沂的周二環,5年前在愛民村承包了30多畝地發展大棚農業,她在村里雇了4名小工,都是70歲左右的老人。“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們忙得動,都可以來。雖說是計時工資,沒人看他們,全憑良心干活。”周二環說,農村老人大多很勤快,也很自覺。

        整個十總鎮,平時在大棚從業的農民有1800人,其中60-80歲有1678人,占90%。

        都說“養兒防老”,但不到萬不得已,農村老人是不會向子女伸手要錢的。張曉燕說,每位老人都有一筆固定收入。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有300元農民基礎養老金,80歲以上每月再增加60元尊老金,90歲以上尊老金漲到100元。如果老人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每人每年再增加960元。土地流轉后,每畝每年還有800元租金,以及每畝120元的農田補貼。”

        “因此,如果孩子是獨生子女,8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起碼有5280元固定收入,加上農田流轉和補貼,每年收入在6200元以上,基本生活是沒問題的。”張曉燕說,農戶門前屋后都有點自留地,蔬菜是不用買的。每次上街買點魚肉,老人要兩三天才能吃完。家里都通了水電煤氣,老人舍不得用,還是習慣用老灶臺燒飯燒菜。因此,每個老人的正常開銷,一個星期不到100元。

        涓涓細流,匯成支撐農村老人日常生活的資金來源。“這么多年下來,多數老人手里都有一筆存款,輕易是不動的。”張曉燕說,手里有點錢,不用向子女伸手,老人感覺有尊嚴。

        東社鎮唐洪村副主任李新說,村里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在忙,有田的種田,沒田種的就到個體建筑工地上打小工。“他們只能去個體建筑工地。每天100元,還不能嫌少,否則人家還不要他們干活呢。”李新說,老人掙錢,不僅僅是為自己。“如果兒子要蓋房子,孫子要結婚,他們多少都要表示一下。村里的紅白喜事,他們也要出份子。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病,都需要花錢。所以,只要忙得動,他們就一直在忙。”

        養老機構收費高低不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南通的農村老人手里,一般都有幾萬到十幾萬的存款,那是一輩子省吃儉用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他們很多人,都沒想去養老機構。不管是高端的,還是中低端的,收費標準都不會讓他們感到輕松。

        陽光老年公寓是江蘇省五級養老機構,由南通市保障房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建設,收費最低每月2000元左右,最高每月8000元左右。南通市陽光養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凱介紹,收費高的主要是獨門獨戶的套型,只有100多套,一直供不應求。其他普通床位,沒有住滿。“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屬于收入較高群體,其中少量來自農村。”

        誠如黃凱所言,來這里的老人多屬于收入較高群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的老人靠退休金能夠承擔,有的老人需要子女的支持。

        海安市恒源康復護理中心主打高端養老,今年2月試運營,目前收住60多人,其收費標準顯然抬高了門檻——自理老人每月4500元左右,住雙人間;半自理老人每月6000元左右,失能老人每月8000-10000元左右。83歲的張士藻教授住這里每月9000元的套間,中心為他配備了一名兼職“助理”,重點配合他生活起居、整理資料。

        南通申丞小海護理院有100多張床位,入住長者40人左右,大多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每月收費從2500元到4200元不等。護理院院長杜燕說,這里的收費屬于中等水平。

        通州區川姜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后,在照顧好原有“五保老人”的同時,面向社會開放。敬老院有250張床位,收住176人,入住率相當高。其中,40位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每月1890元,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收費,則是每月3450元和4380元。

        近年來,南通的海安、如皋等地,部分農民利用自建房辦起了養老院,床位多在20張左右,收住的大多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各家床位使用率高低不等,收費則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從每月2000元到4000元不等。

        黃凱說,老人選擇養老機構,不會只考慮價格、服務等因素,還會考慮離家遠近,子女看望是否方便,“南通養老機構的床位整體供大于求,因為很多老人暫時還不會選擇到機構養老。”

        手里有點錢,不僅是面子問題

        退休職工有多寡不一的退休金,但比在職時要少。更何況,柴米油鹽、水電煤氣都得花錢,很多人除了退休金并無新增財源,只能省著點花。

        幾年前,南京推行垃圾分類,記者所居住的小區里新增了垃圾分揀員這一角色。他在給垃圾分類的同時,將廢紙、瓶罐之類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賣錢補貼家用,因此,居民每次丟垃圾,他都是笑臉相迎,接過垃圾并連聲感謝。

        不久,小區里幾位老人加入了“收垃圾”的行列。他們在居民丟垃圾的高峰節點,站在垃圾箱旁邊等著撿可回收垃圾。這樣一來,垃圾分揀員的身份就非常尷尬。最近一段時間,又有幾位老人加入了撿垃圾的行列,讓這一點可回收垃圾變得更加搶手。

        相比較城市老人,農村老人有個先天優勢——即使承包地流轉了,門前屋后還有點田地,可以種點蔬菜,養點雞鴨。除了偶爾買點肉食,蔬菜是基本不用花錢。而且,農村的生活成本,遠遠低于城市,農村老人只要愿意忙,還能賺點零花錢。但總體來看,農村老人手頭可支配的資金,遠遠低于城市老人。

        如果最后不得不去養老機構,老人也希望自己手里有點錢,養得起自己。這不僅僅是面子問題。

        記者在小海護理院見到85歲的王兆芳時,他正躺在床上瞇著眼睛聽電視,渾然不覺外邊的世界。此前,他已經被突然找上門來的兩位親戚傷透了心。

        他本是分散供養的“五保戶”,平時跟親戚幾乎沒有來往,房屋拆遷時拿到一套安置房,賣了獲得20多萬元。外孫女找上門來說:“你把房子賣了,我們為你養老送終。”但外孫女拿到一部分錢后,開始嫌棄老人,冷言冷語加剩菜剩飯。

        小海護理院院長杜燕說,后來老人的外孫接手撫養,入住護理院前幾天,不知何故,兩人大吵了一架。老人堂弟的女兒實在看不下去,把老人送到小海護理院。

        “如果不是老人手里有筆賣房款,他的外孫和外孫女會主動來找他?”杜燕說,一些老人還有一種考慮——哪天撒手人寰,如果自己手里有點錢,后事才能得到更好料理。

        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鼓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面對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各級政府都在努力應對。比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一定范圍內的老人實現普惠;比如,引導養老機構進入社區,把專業服務送到家門口;比如,探索長期照護險,對特定人群進行補助,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

        因為養兒防老觀念的根深蒂固,因為并不寬裕的收入,居家養老成了絕大多數老人的選擇。2018年,南通市率先打破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界限,出臺《關于推進全市養老機構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若干意見》,探索讓骨干養老機構發揮其專業優勢,承接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延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近300家專業養老機構承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后,以執業護士和持證護理員為主的專業照護團隊,已基本覆蓋所有失能、長期臥床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的老人。

        對分散供養的城鎮“三無”老人、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老人、低保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等8大類人員,南通按照不同補貼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兌現。目前,南通市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近20萬人,其中僅主城區崇川區就有3.5萬人,每年財政投入3000多萬元。

        南通市北護理院院長丁亞標說,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80-89歲老人每月補貼40元,9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貼200元,困難群眾每人每月補貼300元。“盡管政府提供了9大類32個子項目的服務清單,主城區95%以上的老人,都把這筆費用,用在餐飲上,其他諸如理發、洗澡之類的服務,需求就很少。”

        “別小看這很少的政府補貼,它成了引導資金,推動專業機構延伸服務,完善鏈式養老,并緩慢推動老人形成‘花錢買服務’的理念。”丁亞標說,目前已經有少量老人在花完每月的政府補貼后,自費訂餐。還有的老人,將政府補貼用來清洗油煙機(屬于“助潔”服務內容),超支部分自費。

        有一筆錢,對相關老人來說,卻至關重要,那就是長期照護險的補貼。

        南通市的長期照護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同步,形成政府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籌集、個人繳納、社會捐助的多元化動態籌資機制,建立了居家照護、機構照護和機構上門等多種照護服務方式。2019年底,照護險在全市推開,實現城鄉一體。目前全市享受照護保險5.6萬人,其中91%為居家照護。

        丁亞標介紹,目前入住護理院的400位老人中,有近60%的老人能享受照護險。照護險主要分三檔進行補助,每天每人的補助按照評估分別為40元、50元和70元。“照護險每月能為相關老人支付一兩千元,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很可觀的費用。”

        例如在川姜鎮敬老院,生活自理老人每月收費1890元,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收費,則是每月3450元和4380元。扣除照護險的補助后,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收費就是2550元和2880元,家庭壓力大減。

        南通市醫療保障局的數據顯示,照護險推行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享受照護保險待遇近9萬人,已提供上門服務648萬人次、輔具服務36萬人次,累計支出超過18億元,相當于為上述人員減輕18億元的經濟負擔。(朱旭東)

        相關報道:南通市養老現狀觀察:誰來養老,去哪養老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在线麻豆国产传媒60在线观看| 久久99视频精品|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国语大全 |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 残虐极限扩宫俱乐部| 免费看美女吃男生私人部位| 色妞www精品视频观看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大香伊蕉日本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电影网|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图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欧美乱xxxxx|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果冻传媒国产仙踪林欢迎你|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 真实国产乱视频国语| 公求求你不要she在里面小说|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四虎最新免费观看网址| 色吊丝最新网站| 国产专区中文字幕| 西西人体欧美大胆在线|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韩国日本好看电影免费看| 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红片| 韩国高清色www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