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融合 重慶財經學院第二屆新媒體青年藝術節舉行
“我想通過《混沌與秩序》這組作品讓大家思考自身在混沌中的位置和角色。”
“我所設計的這個房間是我從小就夢想擁有的屬于自己的空間。”
“小龍蝦是為z時代群體而設的一個服務型應用程序,提倡低碳高質量。”
……
10月23日,重慶財經學院第二屆新媒體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暨創意集市開幕晚會拉開帷幕。活動期間,150余名創作者共帶來200多件作品,涵蓋數字攝影、數字繪畫與視覺傳達等多個領域。
藝術節秉持“以文化人”“以文鑄魂”的目標,聚焦青年群體,擬打造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交流的平臺。參與者深入巴南鄉鎮,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激活鄉村文化資源,展示與推廣了巴南區豐盛鎮、圣燈山鎮等鄉村美景與風土人情,賦能鄉村文旅發展。
“1+1+3”模式布展
新媒體青年藝術節是重慶財經學院新媒體學院的一項開創性活動。本屆藝術節采用“1+1+3”模式布展,即1個線下展廳、1個虛擬展廳和3個新媒體平臺(抖音、微信視頻號和微信公眾號),集中展示課程結合實踐的教學成果。
重慶財經學院校長吳華安表示,通過該模式,打破了專業“孤島”及空間限制,實現數字與文創深度融合,是繼首屆青年藝術節之后,在課程改革、專業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大膽嘗試和有力創新。
活動期間,藝術節以雙線融合模式開展。其中,線下設置了10個校園打卡點和1個文化創意集市,數字媒體“數莓”教師工作室等10個展位參與了集市交易。線上展廳共設數字攝影、數字繪畫、視覺傳達等六個展廳,展出面積超1000平方米。
五個專業近200名師生合作實踐
與首屆相比,第二屆新媒體青年藝術節除了布展模式、創作者和作品更加廣泛多元外,還在加強課程改革探索上發力。
學生主策展人曲家輝介紹,學校以會展項目為載體,協同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數字出版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開展課程實踐。五個專業近200名師生參與了教學活動實踐,89名會展師生參與了策展、招展布展、內容統籌、評估等實踐流程,50余名新媒體、數字出版專業師生參與了官方號運營(拍攝、宣傳、文案)的實踐,10余名播音主持師生參與了配音、主持等實踐工作,20余名數字媒體藝術師生參與了創作、展臺搭建、展位布置、特效實現等實踐工作。
“多專業協同、雙線奔赴的指導思想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普及藝術的文化平臺,讓同學們全面了解新媒體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慶長江會展研究院院長紀偉評價,新媒體藝術節是大學課堂與社會現實有效結合的體現,更是重慶財經學院社會形象展現的重要方式,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巴南文旅產業、鄉村振興事業賦能添彩
“本屆新媒體青年藝術節旨在聚合高職城、巴南區數字媒體生態資源,打造基于青年群體的數字媒體領域的文創IP項目,服務于巴南區、重慶市數字文創產業發展。”吳華安稱。
同時,吳華安希望學生充分利用這個平臺,用豐富的知識儲備、開闊的視野格局、活躍的創新思維與巴南區農村發展需求交融,用科技下鄉、產業幫扶、數字文創演繹出一則則生動故事,給鄉村帶去無限生機。并鼓勵學生畢業之后到貧困山區,到田間地里,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事業作出貢獻。
據了解,重慶財經學院自2015年入駐巴南以來,始終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積極響應“融入巴南、扎根巴南、服務巴南”行動號召,主動對接“五大產業集群”,全面聚焦“一區五城”建設計劃,深入實施“黨建引領 一院一鎮街”行動。該校已先后組織10個二級學院黨組織與巴南區9個街道簽訂共建協議。上周,學校還與巴南區南彭街道簽訂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共建協議,將與安瀾鎮深入開展校地合作交流。
巴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冉仁均在開幕式上表示,未來,希望重慶財經學院進一步緊密圍繞國家及區域關于文旅產業發展的相關要求,為巴南區乃至重慶市的文旅產業繁榮、人才培養發揮積極作用。(晏紅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