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唱好“節水經”建設宜居城市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業的血液、城市的韻律。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還有悠悠大運河縱貫境內,嘉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鄉”。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嘉興實際上是一座水源性和水質性雙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不到浙江省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節約再利用,成為嘉興全市的發展共識。
建設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加強基礎建設、深化節能改造,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嘉興堅持以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核心,扎實推進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截至2022年底,嘉興市節水型企業覆蓋率48.99%,節水型單位覆蓋率17.72%,節水型居民小區覆蓋率20.94%,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6.5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0.42%,均高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
多方聯動,打造節水“新風尚”
“淘米水可用來澆花;拖地板的水可用來沖廁所;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澆灌綠植時,多用噴灌和滴灌……”每年的節水宣傳周都會吸引許多市民來參與,大家在學習節水知識的同時,也熱情地分享自己的節水“小妙招”。在嘉興,節約用水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早已深入人心的共識。
大力宣傳節水與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一直是嘉興推進節水工作的主線。借助節水宣傳周、世界水日等節點,通過節水知識“線上+線下”問答活動、制作節水公益宣傳片、“嘉節水云科普”推送等,嘉興創新活動形式,向市民普及節水常識。“我們結合當前節水工作實際,把宣傳重點引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引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增強老百姓的節水意識。”嘉興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節水也可以從源頭得到改善。市民沈萱最近在裝修新房,主動選擇了節水型馬桶、節水水龍頭等,“節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積少成多嘛,大家都做到節水,我們的地球會更美好。”截至2022年底,嘉興市區已成功創建省級節水標桿企業67家,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分別為62家、80家和106個。
2011年,嘉興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節水之路,久久為功,嘉興并沒有因此止步,而是不斷制定完善一系列制度文件,持續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近幾年,嘉興先后出臺了《嘉興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用(取)水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等節水制度性文件,制定了《關于建立嘉興市區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通知》《嘉興市區非居民用水額度管理實施細則》《關于進一步做好地下水管理與保護工作的通知》等節水管控制度。
多措并舉,探索“節水之路”
電力、化工、鋼鐵等行業是公認的高耗水行業,如何提升高耗水行業企業的節水能力?嘉興選聘節水專家,成立節水改造組,鋪設“線下+線上”診斷渠道,為高耗水企業開出“綠色化+增效”改造方案,推動工業節水改造。目前,嘉興市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19年的18.26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10.69立方米,降幅達41.46%,重復利用率由2019年的89.22%提升至2022年的90.42%。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有時水資源的浪費并不是人為主觀造成的,年久失修的水管、被凍壞的水龍頭等產生的漏水問題也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元兇”之一。為此,嘉興推進管網漏損治理,推進老舊管網更新、分區計量、壓力調控、智能建設和精細管理標準五大治理行動,供水管網漏損率從2019年的9.27%下降至2022年的6.52%,治理成效顯著。“去年,嘉興成為50個國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縣城)之一,我們制定了《嘉興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作方案》,希望能實現供水管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打造‘嘉興模式’。”嘉興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
數字化技術與節水的深度融合,也帶來了新的節水空間。嘉興持續提升、完善“節水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非居民用水戶用水計劃(定額)核定、調整,超計劃(定額)水費信息查詢、繳納,用水預警提醒,用水季報表填報等方面的全程網上操作,并實現對重點用水戶的用水單耗、重復利用率指標的分析,提高了節水管理效率,助推節水“智理”。
在節約用水的同時,嘉興也大力推動水環境治理,深化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行動,制定落實《嘉興市“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行動方案》,同時以碧水行動為載體,高標準修復水生態,實施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嘉興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水系重構并重的治水新模式,2022年,嘉興首次奪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銀鼎。
“人依水而聚,城伴水而生”,節約用水永遠是進行時。“我們將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對城市節水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持續強化城市節約用水工作,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建設一座更加宜居的城市。”嘉興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