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驕人的綠色“篇章”
夏秋兩季,從高空俯瞰烏蘭察布大地時,會看到從察右中旗到化德縣300公里長、50公里寬的防沙綠化帶格外壯觀。烏蘭察布市主城區的白泉山、老虎山、臥龍山萬木蔥蘢,蘇木山林場松濤草海、花香鳥鳴。這一處處綠色美景的繪就,離不開烏蘭察布市林業和草原局連續多年的努力奮斗。
多年來,烏蘭察布市林業和草原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在烏蘭察布大地上譜寫著一個個驕人的綠色“篇章”。
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成效顯著
行駛在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化德縣等烏蘭察布市北部幾個旗縣時,道路兩旁會看見一片片橫豎整齊的檸條林地,這些都是烏蘭察布市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的成果。
烏蘭察布市林業和草原局造林治沙科科長趙月平介紹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啟動,涉及烏蘭察布市11個旗縣市區,當時在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商都縣、化德縣等雨水少、比較干旱的旗縣主要種植了檸條,目前已形成長300公里、寬50公里的防沙林帶。原來的一刮風就刮幾個月的現象不見了,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蘭察布市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森林撫育、造林補助和地方重點區域綠化等國家和地方林草生態建設工程,累計爭取各類資金252.3億元,完成林草生態建設和保護任務1259.01萬畝,其中:造林綠化面積788.6萬畝、撫育修復退化林415.07萬畝、修復退化草原55.34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22.55%提高到23.27%;森林蓄積量從2012年的1146萬立方米增加到1200萬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31.23%提高到37.5%,草群平均高度達到14厘米。
建立林長制 實現林長治
察右前旗烏拉哈烏拉鄉2022年榮獲“自治區森林鄉鎮”榮譽稱號。這個榮譽的獲得離不開林長制的實施。
烏拉哈烏拉鄉林長制辦公室副主任何瑞軍感慨地說:“20世紀90年代,這地方蓋房全是‘一出水’房,不能開后窗。風沙大,幾天沙子就能堆至房頂。通過實施‘進退還’戰略和‘三北’防護林建設、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工程,才有今天。去年,我們鄉被評為自治區森林鄉鎮,‘林長制’立了大功!”
目前該鄉有耕地4800公頃、林地7356.85公頃、草地7672.0121公頃,全鄉森林覆蓋率達30%,位列全旗第一。
自從林長制工作啟動以來,按照“組織在市、責任在縣、運行在鄉、管理在村”的要求,烏蘭察布市林長制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管理體制,橫向打通19個市直部門,縱向凝聚11個旗縣市區、140個蘇木鄉鎮場、1429個嘎查村的工作合力,各級林長和各林長制協作單位的工作職責進一步明確;全市共設各級林長、副林長4794名,配備12514名護林(草)員;目前,林草資源保護合力已經形成,林長制在林草生態建設中的引擎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形成綠色有人護、百姓有收益的良好局面。
記者來到興和縣察爾湖旅游景區,湖面波光粼粼,環湖的群山滿目綠色。通往景區的旅游路就是一條園林景觀路,油松、花灌錯落有致,蒼翠、團花,令人賞心悅目。隨行的興和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孫江指著滿山的樹木,高興地介紹道:“這些都是碳匯林,是本田公司在我們縣栽植的針葉樹,15年共種了2.1萬畝。”
孫江說:“以前林草工作只是我們林草部門的工作,實施‘林長制’后,現在成了全縣的工作。自林長制實施以來,我們沒發生過一起火災,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除了防控,還免費為祭奠者提供鮮花,現在人們已形成鮮花祭奠的習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在我縣得到充分體現,有名的蘇木山林場就在我縣,這幾年,我們的旅游業發展非常快。”
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促進草原休養生息
“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的實施,有效減少了草原牲畜放牧數量,起到了鼓勵農牧民舍飼圈養、促進草原休養生息、維護草原生態平衡、保持草原良性發展的積極作用。”烏蘭察布市草原工作站站長張東紅闡述了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對促進草原休養生息發揮的積極作用。
在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方面,烏蘭察布市林業和草原局、財政局、農牧局聯合制定了《烏蘭察布市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2021-2025年)》。烏蘭察布市劃定享受禁牧補助面積1451.52萬畝,享受草畜平衡獎勵面積1953.54萬畝,共計3405.06萬畝,涉及全市11個旗縣市區。
此外,烏蘭察布市林業和草原局在現有林草的維護和保持方面持續發力,全市林草火災次數、受害林草面積均呈下降趨勢;累計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2639.1萬畝,松材線蟲病和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保持“零發生”。(記者 皇甫美鮮 海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