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務實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經濟聚焦)
日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了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綠色絲綢之路、中醫藥國際合作、中國東盟發展、中非發展、中拉發展等系列藍皮書,系統闡述了共建“一帶一路”在相關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合作的發展成效、啟示和未來展望,并于12月15日對外發布。
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系列藍皮書進行了解讀。
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領域已從“五通”擴展到健康、綠色等新領域,各國不斷加強務實合作,共創美好未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在會上介紹了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的最新進展。
在共同應對公共衛生挑戰方面,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衛生合作協議,發起和參與中國—阿拉伯國家衛生合作等9個國際和區域衛生合作機制;在提升衛生健康發展能力方面,中國幫助共建國家培養了數萬名衛生領域專業人才,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中國醫療隊,赴30多個國家開展公益醫療活動。
10年來,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政策體系持續完善。中國相繼發布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促進綠色能源國際合作等政策文件,明確了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任務。
合作共識不斷凝聚。中國與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等,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廣泛搭建起綠色交流合作平臺。
務實合作深入推進。中國同共建國家一道,實施了一批新能源項目,在共建項目中融入綠色理念和技術,推動共建國家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元化方向發展。
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崔丹丹介紹了我國在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方面的進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與39個共建國家簽署48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與埃塞俄比亞等共建國家開展70余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中國企業在投資建設境外項目時,充分考慮生態環保因素。
中國東盟發展、中非發展、中拉發展邁出新步伐
東盟、非洲、拉美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會上,徐建平介紹了中國東盟發展、中非發展、中拉發展的相關情況。
中國東盟合作成效顯著。多雙邊貿易方面,中國連續14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雙方連續3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截至今年7月,中國與東盟累計雙向投資額超過3800億美元、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6500家。制度型開放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生效,中國與東盟之間90%以上的貨物享受零關稅待遇。
中國同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打造了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項目:肯尼亞蒙內鐵路帶動沿線物流業和制造業快速發展,亞的斯亞貝巴—阿達瑪高速公路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條高速公路,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建成并投入運營。建設了一批“小而美”民生項目:中國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了玉米密植等3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中國在非企業通過鋪路搭橋、修建水井等方式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
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也展現出強勁勢頭。目前,中國已與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與其中6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持續推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成功建設了牙買加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貿易暢通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貨物貿易額從2013年的2613.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857.9億美元。
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近年來,《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順利實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魏春宇介紹了相關成效。
中醫藥政策溝通持續深化。中國已與14個共建國家簽訂了傳統醫藥合作文件,8個共建國家在本國法律法規體系內對中醫藥發展予以支持。
中醫藥資源互通有序推進。實施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了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和國際合作基地。
中醫藥貿易暢通卓有成效。2021年以來,新增建設14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醫師執業資格、中藥產品準入等內容陸續納入中外雙邊自貿協定。
中醫藥科技聯通卓有成效。“十四五”期間,已推動國際標準化組織新頒布38項中醫藥國際標準,一批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國際標準和規范在共建國家推廣應用。
中醫藥民心相通日益加強。以科普宣傳和義診為主要形式的“一帶一路”中醫藥針灸風采行等活動在共建國家開展中醫藥服務,獲得當地民眾認可。
魏春宇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多元價值優勢,推動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在共建國家的協調發展,培育“小而美、惠民生”的中醫藥醫療服務和培訓等項目。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8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