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希望的田野”強化人才支撐,濟南這樣做
人民網濟南1月4日電(喬姝)1月4日,濟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動員激勵廣大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公務員局局長、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王玉躍表示,去年以來,濟南部署實施了“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基本形成了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的共建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整合投入各類資金4.75億元,幫扶實施村級民生和產業項目3432個,有力促進了村集體收入、農民收入“雙提升”。
作為濟南市首個以動員激勵人才返鄉下鄉為主題的鄉村振興人才政策,《實施意見》明確了到2025年實現的“四個一批”目標:回引一批創新創業的“新農人”,鄉村產業帶頭人達到1萬人以上;培育一批扎根鄉村的“新青年”,選培鄉村好青年達到2萬人左右,帶動3000名以上、30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生回村創業、任職,實現每村至少有1名大學生;培養一批躬耕田野的“土專家”,鄉土科技人才達到1000人以上,市級代表性技藝傳承人達到250人以上;打造一批善治興村的“領頭雁”,回引4000名左右在外人才充實進村班子,每個村常態化保持3名以上村干部后備人選。
《實施意見》聚焦“引得來”“干得好”“沉得下”“留得住”4個方面,立足濟南市實際,提出了21條措施。
具體如下:
聚焦“引得來”,健全開放型的人才招引下沉機制。明確組建“鄉村振興海右智庫”、健全在外優秀人才庫、開展創業團隊招募合作行動、實施“海右菁英”助力鄉村招引計劃、實施定向專業人才“富農助農”行動等5項措施,推動各級持續加大對等各類優秀人才的招引力度。
聚焦“干得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育提升機制。提出了實施創新創業培育提升行動、鄉村人才“師帶徒”機制、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學歷教育、基層帶頭人領航培育工程等5項任務,加強對各領域鄉村人才的培訓指導,促進能力提升。
聚焦“沉得下”,健全組團式的人才指導服務機制。包括選派鄉村振興“科技顧問”“文化顧問”“金融專員”“法治專員”以及設立“鄉土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健全專家服務基地運行機制、開拓農村創新創業應用場景等6項措施,確保各類人才下沉基層有渠道、有平臺。
聚焦“留得住”,健全精準化的人才支持保障機制。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育、人才待遇保障、創新創業支持、以賽引才、分級分類評價機制改革等5個方面明確具體措施,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事業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濟南的鄉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遼闊天地,是一片施展才華的寬廣舞臺,也是一片成就夢想的廣袤沃土。”王玉躍說,“廣大人才只要有志向、有本事,沉下心、扎下根,把自身的創業發展與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結合起來,與推進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獲‘奮斗果實’、書寫‘出彩人生’。”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