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胸懷擁抱數字經濟美好未來
所有的絢爛,只有走得足夠近,才能感受其震撼。
今天,當你從呼和浩特出發,乘高鐵前往北京,充分感受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速度時,與內蒙古數字經濟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大數據,已于眨眼間從兩地間奔跑多個來回。
多個來回,意味著什么?
將算力、大數據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內蒙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抉擇。
抉擇之路上,乘著“網絡強國”“東數西算”等政策東風,自治區同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持續賦能內蒙古騰“云”萬里。
(一)
這種抉擇,折射出自治區投身“數字中國”建設、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雄心壯志。
雄心壯志的背后,是激情與速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一重要歷史單元,內蒙古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激情與速度,為數字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在波瀾壯闊的全區經濟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濃墨重彩的歷史單元,注定意義非凡。
關注內蒙古發展的人們不會忘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發出關乎全區經濟發展前途命運的動員令:
“優化云計算數據中心布局,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大數據發掘收儲能力,推進數據開放共享。”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據資源體系,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生產力。”
人們更不會忘記:10多年來,內蒙古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忙碌指數”一再刷新。
濃墨重彩的歷史單元,注定需要鏗鏘前行。
前行之路上,蘊含著內蒙古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奮起之力:密集出臺《關于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大數據發展總體規劃》《關于加快全區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措施……理直氣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內蒙古按下頂層設計“快進鍵”。
前行之路上,蘊含著內蒙古為數字經濟發展加油助威的奮起之力:成立數字經濟研究院、創新區塊鏈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建成和林格爾新區微軟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中心、烏蘭察布百度創新中心等一批孵化平臺……挺進數字經濟新時代,內蒙古一往無前。
播下希望,收獲笑聲。
呼和浩特向南20多公里,一塊巨大的景觀石上,“中國云谷”四個大字引人注目。
景觀石周圍20平方公里范圍內,便是聞名全國的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大數據云計算信息產業園區。
別小看這個園區,它已是內蒙古建成的國內規模最大的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基地。
鏗鏘前行中,數字經濟積厚成勢,內蒙古底氣十足。
呼和浩特市宣布要“打造綠色算力最強供給者”;
烏蘭察布市高調提出“把世界存在烏蘭察布”;
鄂爾多斯市積極培育數據清洗、云渲染、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產業;
赤峰市建成多個數字化產業園區;
……
為什么要這樣?
多年從事新經濟研究的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永軍一語道出答案:“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重要經濟形態,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
積厚成勢、底氣十足的背后,必然有不辱使命的堅守。
從完善4G基礎設施到全面推進5G網絡全覆蓋,再到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投運,內蒙古重構信息化版圖的腳步越來越快。
從蒙牛乳業數字化工廠落地到內蒙古海芯華夏全國設施農業大數據運營平臺等大批示范項目建成投運,內蒙古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的速度舉世矚目。
從自治區級互聯網平臺到一機萬佳國家級互聯網平臺的落地,從成立5G無人礦卡聯合實驗室到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在全區投運,內蒙古產業數字化轉型光芒四射。
從呼和浩特、赤峰、滿洲里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到呼和浩特國家跨境電商試驗區投運,內蒙古憑數字產業挺進現代服務業的遠大抱負引人入勝。
……
不辱使命的堅守中,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唯有奮起自強,方可告慰歷史、贏得時代;唯有厚積薄發,方能不負眾望、善作善成。
乘政策東風而上,堅定信心騰“云”萬里,內蒙古敞開胸懷擁抱數字經濟美好未來。
擁抱未來,內蒙古靠實力說話。
這實力,光耀內蒙古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史冊。
截至2023年末,全區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增至250多萬臺,居全國前列,以綠色數據存儲為先導、數據算力應用為核心的內蒙古數據中心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截至2023年6月末,內蒙古累計建成4G基站12.4萬座;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6萬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25個,居全國前列。
這實力,光耀內蒙古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史冊。
2023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達244.3億元,較2023年一季度增加132.2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實現持續增長。
2023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及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倍、10.4%;1-8月,全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
“十四五”以來,同方科技服務器、鑫悅達機柜生產制造、10萬臺服務器超聚變等大批項目在內蒙古落地或投運。
這實力,光耀內蒙古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史冊。
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建成智能化煤礦126座,比2020年增加10倍以上。
目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5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0%左右。
全區94座井工煤礦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77個,32座露天煤礦使用無人駕駛技術。
2023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4%,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98.9%。
時間是雕塑家,它鐫刻下內蒙古奮斗的年輪,勾勒出全區數字經濟變遷的軌跡。
(三)
每一個拼搏的日子都閃閃發光,每一段難忘的記憶都溫暖人心。
江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實事求是地講,行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內蒙古依然任重而道遠。
事實勝于雄辯。
從設施裝備看,全區數字基礎設施在農牧區覆蓋盲點依然存在,數據中心建設呈碎片化分布;全區綠色、智能技術及裝備應用不足,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不足、質量亟待提升……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內蒙古面臨的短板不容忽視。
從產業發展本身看,全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規模較小,缺少更多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領軍企業……壯大數字經濟規模,內蒙古面臨的挑戰顯而易見。
從產業融合程度看,因傳統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導致產業鏈條短、智能化水平不高,不少數字產業與實體經濟若即若離……對于內蒙古而言,以鏈式思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迫在眉睫。
發展與考驗,是一對“孿生兄弟”。發展之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發展數字經濟又何嘗不是如此?
“盡管挑戰不少,但發展數字經濟,是內蒙古的必修課。”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曹永萍說。
為什么?形勢給出的答案一目了然。
從國際層面看,數字經濟已逐步成為引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谷、邁向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中堅力量——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發生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是不少國家走出困境、培育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不斷催生新業態與新模式,創造新需求和新供給,重塑世界貿易新格局,成為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和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從全國層面看,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引擎——目前,我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持續推進,信息通信、軟件、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發展迅速,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不斷擴張;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空間進一步拓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潛力不斷凸顯。
從內蒙古層面看,目前自治區既處于傳統產業發展面臨生態環境壓力和增長瓶頸、新興產業發展面臨基礎薄弱和規模較小的特殊時期,也處于數字技術不斷成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危與機同生并存,抓住數字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加快自治區數字經濟發展,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地區競爭優勢,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四)
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前所未有。
于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多一些歷史眼光的人們會發現:以產業數字化為主戰場,深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數字賦能新增長點、新增長極,加快建成數字經濟新高地,是內蒙古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必答題。
如何答好這道必答題?內蒙古對自身的定位無比明確。
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發揮內蒙古能源、地質、氣候、區位等優勢,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提供實時算力保障,為東中部地區提供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保障,助力京津冀及東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為“東數西算”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北方數字經濟發展高地——集聚數據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培育數字基礎設施、數據加工處理、數據分析應用、數據流通交易、電子信息制造、軟件與信息服務等數字經濟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優勢明顯、特色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體系。
數字絲綢之路戰略樞紐——以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巴彥淖爾、滿洲里、二連浩特、阿爾山等城市為重點,圍繞技術合作、經貿合作、投融資、生態環保、人文交流等領域,著力打造絲綢之路數據存儲、交易和服務中心,形成面向歐亞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樞紐。
定位之下,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內蒙古的愿景與答案放眼未來,并直通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
到2025年,全區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及信息產業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產業數字化進入全面擴張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具有較強創新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不斷涌現,基本建成全國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興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
展望2035年,全區數字基礎設施類型多樣、覆蓋全面、應用廣泛,全面支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的發展需求——數字經濟區域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總體規模和效益產出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安全,支撐載體更加全面,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對外交流和合作更加頻繁,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建設良好。
按照新的目標與愿景,內蒙古數字經濟將是一部堪稱史詩般的巨著,但需要內蒙古人奮力書寫。
時代,日新月異;奮起,永不停歇。
芳華綻放,夢想生長。走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風風雨雨,越過溝溝坎坎,我們更加懂得:未來,內蒙古數字經濟史詩般的崛起,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智慧與擔當。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使命之光耀眼奪目,奮起之力穿越時空。嘗遍千辛萬苦,穿越數字經濟發展的千山萬水,我們更加堅信:堅持高質量發展,內蒙古數字經濟史詩般的崛起,并不遙遠!(記者 楊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