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麗陜西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
那么,如何實現對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
從出臺《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助力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出臺《陜西省渭河保護條例》,開創渭河法治保護新模式,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生態保障;到出臺《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出臺《陜西省天然林保護修復條例》《陜西省森林管理條例》,對陜西省林業資源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再到出臺《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出臺《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最大限度保護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助力陜北實現從黃沙飛舞到綠波蕩漾的“華麗轉身”……
近年來,陜西立足實際、緊扣大局、貼近民生,加強生態環境領域行政立法,為美麗陜西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立法是基礎、關鍵、重要的一環。”2023年12月27日,陜西省司法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政國表示。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陜西省司法廳積極履行行政立法工作職能,自覺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到生態環境領域行政立法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緊緊圍繞“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新時代立法工作格局,按照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文件要求,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舉措入法入規,先后完成《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渭河保護條例》《陜西省天然林保護修復條例》《陜西省濕地保護條例》等30余項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立改廢”行政立法任務。其中,保護秦嶺區域、渭河流域、漢江丹江流域生態環境等多項立法受到全國人大的充分肯定。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
民意所向,立法所指。陜西省司法廳緊扣全省工作大局,著眼生態環境領域所急所需,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目標導向,提出立法項目設立建議。據了解,近三年,陜西省本級涉及生態環境領域年度立法審議項目數量連續占年度立法審議項目總數的33%以上。2021年立法審議項目共24項,其中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8項,占33%;2022年立法審議項目共10項,其中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4項,占40%;2023年立法審議項目共25項,其中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9項,占36%。
2023年8月,陜西省司法廳出臺《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十條措施》,明確“加快生態環境領域‘小切口’‘小快靈’行政立法,有效提升行政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切口小,發力準,才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出臺《陜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對預防、檢疫、治理和保障等主要環節作出重點規制,為林業部門及時遏制林業病蟲害蔓延趨勢提供制度保障;出臺《陜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明確開發單位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大重點排污環節監管力度,全面加強能源開發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出臺《陜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為加強氣候資源的保護利用、推進綠色發展筑牢法治根基……陜西省司法廳積極做好與省人大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相關省級部門的立法協同配合,對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充分收集反饋生態環境領域立法需求和現實情況,排出優先級,助力通過“小切口”“小快靈”精準立法逐一解決現實急需問題。
此外,作為行政立法工作的審查部門,陜西省司法廳認真履職盡責,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累計審核省政府擬制發涉及生態環保類文件90件,提出合法性審核意見168條;接收各設區市政府和省級部門報送省政府備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47件,審查糾錯3件;清理秦嶺區域和長江、黃河流域省政府規章36件、市政府規章15件;梳理生態環保類行政規范性文件601件,廢止122件、修改5件,擬廢止15件、修改7件,以不斷提高的行政立法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領域行政立法的新需求新期待。(陶玉瓊 齊珂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