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山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凸顯。這一年,山西省工商聯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決策部署,牢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緊扣“兩個健康”工作主題,以堅持不懈的創新和實踐,持續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工商聯工作品牌,不斷提升服務民營經濟工作質效,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凝聚民營經濟發展合力,團結帶領全省民營經濟人士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奮勇前行。
激蕩高質量發展信心
主題教育激發黨員干部強烈使命擔當。省工商聯聚焦主題教育根本任務、錨定具體目標,堅持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發展實踐,以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組織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讀書班學習等各類學習活動40余次,開展專題調研活動6項。省工商聯班子成員和所屬基層黨組織書記分別在不同領域講專題黨課。省工商聯以“主題黨日+”模式,先后開展“深刻緬懷革命先輩、踐行黨的革命宗旨”“學用新思想建功新時代”等一系列活動,凝聚起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晉商大講堂提振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底氣。晉商大講堂是省工商聯精心打造的教育培訓、引導服務工作品牌。2023年,8期晉商大講堂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大學教授、馮·諾依曼理論獎得主、經濟學家、財政部專家、山西省直廳局“一把手”等紛紛登臺授課。“全國兩會精神專題宣講”等一堂堂精彩講座,宣講政策、開拓視野、指導實戰,1400余名企業家參加學習,提升素質水平、堅定發展信心。
培訓工程鍛造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省工商聯牽頭實施企業家培訓工程和年輕一代接力計劃,舉辦民營企業和商會黨務工作、民企高質量發展等集中學習培訓活動20余期。在右玉精神展覽館舉行“山西省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揭牌儀式、編撰發布《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全省重點幫扶縣五寨縣召開“萬企興萬村”山西行動現場推進會,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持續投身鄉村振興。多層次的教育培訓引導體系,著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經營上有本事、文化上有內涵、責任上有擔當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
“黨建引領、共聯共進”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省工商聯機關和基層、基層黨組織之間圍繞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標要求,廣泛開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聯學活動。組織機關各支部聯合赴紅色教育資源和黨性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學習,組織8家商會黨組織黨員聯合開展“走進進山、共聯共進”主題黨日活動。2023年省工商聯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理論聯學、主題黨日活動等累計達80余次。
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山西民企百強培育選樹晉商典型、力促轉型創新。省工商聯舉行“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峰會”,連續第7年發布“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同期發布“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制造業30強”“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服務業20強”“2023山西省民營瞪羚企業”“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5強”系列榜單。會上,對入選中國民營500強的企業給予每戶100萬元獎金獎勵。此次民企百強營收入圍門檻達到33.11億元,營收總額實現12262.34億元,分別是7年前的11倍和4.69倍。
東方甄選山西行系列活動釋放消費潛能、拓展民企市場。省工商聯充分發揮“聯”字優勢,赴京邀請對接東方甄選團隊來晉直播。自2023年5月20日正式開播以來,累計銷售額達到1.3億元,“東方甄選山西行”話題播放量接近2億,全網短視頻播放量超過6億次。山西文旅產品、農特產品持續熱賣,多款產品上架即刻售罄,山西消費市場、山西產品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
項目推介、商會節活動吸引四海目光、投資三晉熱土。省工商聯配合省發展改革委深入開展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活動,2023年推介三批260個民間資本項目,發動廣大民營企業對接項目搶抓機遇。省工商聯持續開展晉商企業家節、晉商論壇等系列活動,凝聚晉商力量,弘揚晉商精神。2023年4月底,省工商聯邀請海內外、省內外的100家商(協)會,181名民營企業家走進山西,舉辦“世界晉商山西行·百家商會助力山西高質量發展”——山西商會節活動。省文旅廳和太原、晉中、大同在活動中推介項目,11家晉商會與11市工商聯進行了現場簽約。
晉商論壇搶抓發展機遇、凝聚思想共識。省工商聯在京舉辦“招商招才引技術,助力山西大發展”2023年世界晉商(北京)論壇,現場集中簽約13個項目,投資總金額達325.8億元。搶抓長三角地區產業升級機遇,省工商聯于進博會期間,在滬舉辦“科技創新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晉商(上海)論壇,同期舉行“合作共建數字綠色產業體系,助力山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和“異地晉商會長聯席會暨晉滬兩地青年企業家交流研討會”,推動11個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項目成功簽約。
數智賦能布局未來空間、提升民企質效。省工商聯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民營經濟賦能提質。創新舉辦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積極引導優秀高校畢業生在山西就業創業。指導本土農村電商龍頭企業山西樂村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山西好物聯盟,啟動“助農直播山西專場”活動。持續指導推動全國首家以數據要素為驅動的數字經濟園區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升級,2023年12月28日,山西省(民營企業)“數據要素×科技創新”大會暨山西數據流量谷啟動儀式舉行,標志著山西數據產業實現由園到谷的邁進。升級后的山西數據流量谷,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太原、忻州、長治、陽泉建設運營了8個特色分園,集聚企業近1000家,將在智能制造、商貿流通、金融服務等不同行業發揮“乘數效應”。
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
清廉民企建設筑牢民企清廉底色、營造發展清朗環境。省工商聯打造“黨建引領、教育引導、商會推動、企業主體、文化浸潤、服務提升”的清廉民企建設推進落實體系。一年來,召開全省清廉民企建設推進會,舉辦推進清廉民企建設培訓班、清廉民企建設學習交流暨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開設“清廉民企建設”“弘揚晉商精神”專欄,積極引導基層工商聯和民營企業在清廉民企建設上雙向發力、同頻共振、共建共享、起勢成勢。扎實推進清廉民企建設示范單位創建工作,指導市縣開展專題培訓、交流互學等活動,推動民營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申報創建。大力推進民企誠信體系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廉政風險防范制度建設,培育廉潔文化、建設清廉企業成為廣大民營企業的自覺行動。
政企對接為民企紓難解困、助民企穩健前行。省工商聯聚焦問題清單、民生實事,組成由46名副主席、副會長牽頭的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產業鏈鏈長制、先進制造業等13個工作專班,深入各地宣講政策、發現問題、破解難題。圍繞民營企業關心的熱點難點,組織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開展推進數字產業重點項目落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制造業稅費優惠政策解讀等11期政企對接會。省工商聯持續完善升級“銀團”金融服務數字化平臺,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舉辦“金融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晉商企業家節活動、“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圓桌論壇,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積極發揮金融助力作用。為切實保護民企合法權益,省工商聯聯合省檢察院等12家成員單位,持續推進“涉案企業合規”建設,協助檢察機關對整改合規的59家企業、192人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引導22家商會調解組織、114名調解員入駐線上平臺,在線開展訴調對接案件2900余件,助力化解民營經濟矛盾糾紛。依托線上線下同步設立的“山西民營經濟綜合服務窗口”,一年來共接待來訪群眾700余人次,處理轉辦訴求13件,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調查研究為民企問診開方、向黨政建言獻策。省工商聯制定《工商聯系統領導干部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工作機制(試行)》,大興調研之風,先后開展3次專題調研活動,5個調研組深入11個市、55個縣(市、區),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助推各項政策應知盡知、落地見效。針對發現的問題癥結,形成《民營企業如何在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等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多條建議轉化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舉措。省工商聯進一步暢通參政議政渠道,2023年全國兩會和省兩會期間向全國工商聯報送6件提案,向省政協提交39件團體提案,其中33件立案,3件提案被列為年度重點提案。
共建“一帶一路”引導民企走出國門、護航民企大展身手。聚焦破解民營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資金難題,省工商聯聯合金融機構對2市6縣14家有進出口業務、并具備行業領軍特征的民營企業深度調研,共同發布《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走出去”的山西民企提供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省工商聯連續第6年舉辦“助推民營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培訓班”,對100余名民營企業家集中開展中國安全熱點、安全形勢等內容培訓。
“民企促就業”行動助力民企招賢引才、服務社會民生。省工商聯發出《穩崗促就業晉商在行動》倡議書,號召全省廣大民營企業和商協會扛牢就業責任,拓寬就業渠道。聯合山西省人社廳、省教育廳開展“就業揚帆政策護航”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周活動,牽頭開展“百城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山西行動。2023年5月舉辦的全省重點民營企業專場招聘會中,達成就業意向1200余人次;2023年12月舉辦的2024屆畢業生冬季校園招聘中,達成就業意向1600余人次。一年來,山西省工商聯組織1.07萬余家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17.86萬余個就業崗位。
一年來,山西省工商聯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政治建會、團結立會、服務興會、改革強會的總要求,大力弘揚晉商精神、助推營商環境優化、助力脫貧成果鞏固、引領數字經濟創新,在強信心、激活力、優環境、助轉型上持續用力。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理想信念、做強做優主業,為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