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封頂
本報訊(記者 張驁)一棟上世紀70年代的老樓,承載著20戶居民的期盼。記者近日從西城區了解到,西城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胡同8號樓已完成封頂。今年上半年,居民即可原地搬進新家。
樺皮廠胡同8號樓位于新街口街道,是一棟5層樓房,有著老舊樓房的通病。
“墻體裂開,廚房廁所都有沉降現象,燃氣管線都掛在樓體的外壁上。”說起8號樓,住戶徐女士眉頭緊鎖。
然而,由于該樓配套設施不完善,空間布局不合理,原產權單位已無管理能力等原因,居民們改善居住條件的期盼一度成為“不可能”。
2020年11月,西城區相關部門經過詳細勘察后,將樺皮廠胡同8號樓鑒定為D級危房,不具備加固改造價值,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并將其明確為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簡稱“樺8危改項目”)。
計劃有了,方向定了,西城區住建委牽頭成立了工作專班,直指樺皮廠胡同8號樓“痛點”。
“樺8危改項目產權主體多,實施主體并非產權主體,產權注銷后會帶來一系列影響,其中最難的就是轉移登記產生稅費,需要交納契稅。”規自委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工作專班牽頭,規自、住建、房管、稅務、街道、實施主體等各部門深入調研交流后,創新性提出“產權主體不變、實施主體代建”的思路,針對樺8危改項目開工前各項手續,采取并聯辦理模式,簡化審批前置條件。
最終,規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諾制”即時核發該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僅用時22天就完成從用地劃撥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手續辦理。
為了讓樺8危改項目的20戶居民早日住上新房子,項目承建方中建海龍科技采用了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將建筑根據功能分區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單元內的結構、機電、給排水暖通和裝飾裝修等大部分工序,都在工廠進行高標準的工業化預制,最后運送到施工現場裝嵌形成完整建筑。
“像造汽車一樣建房子,這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居民從遷出到精裝交付、回搬入住,僅需3個月左右,減少了異地安置對原住居民生活的影響。”承建方負責人說。
據了解,該項目90%以上建筑工序由產業工人在工廠完成,現場工作量大幅度降低,相較傳統建造方式減少75%的建筑垃圾排放,減少25%材料浪費。
目前,樺8危改項目樓體已經封頂,原居民今年上半年就將實現原地搬新家。得知搬進新家為時不遠,徐女士和街坊們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這么快速度真沒想到,早點搬進新家真好。”徐女士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