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每年全國兩會,民生話題都是會場內外關注的熱點。回應群眾關切,今年政府將推出哪些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把民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對此,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拿出更多真招實招 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更好的工作、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把這些“更”字落到實處,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民生工作,第一條任務就聚焦穩就業促增收?!敖鉀Q好青年就業問題,是做好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珖舜蟠碛嗲嗲鄬η嗄昃蜆I極為關注。她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突破1170萬人,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就業面臨的難題不少?!耙覝是嗄昃蜆I的痛點、堵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強化政策支持,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做好困難幫扶和權益保障工作,多措并舉推動青年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庇嗲嗲嘟ㄗh。
緩解看病貴與難,群眾對此期待強烈。全國政協委員劉連新表示,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國家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方便群眾看病就醫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皯M一步完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運行機制,明確建設三方權責,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創新項目合作模式,切實提高試點地區醫療服務整體水平,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保障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劉連新說。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要在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的精準度?!比珖舜蟠砝顥钫J為,兜牢、兜準民生底線,應將數字技術引入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精準識別困難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救助需求,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
寫好民生答卷,既需要在兜底線、促增收上持續“加碼”,也要通過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為群眾生活“減負”。
養老育幼事關千家萬戶,全社會對養老服務、托育服務需求高漲。與此同時,普惠性資源供給不足,導致養老院一床難求、普惠性托位難尋問題依然突出,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近年來,安徽聚焦“一老一小”領域持續發力,大力推進老年助餐、老有所學、安心托幼等民生實事,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提供了有效助力。
“隨著養老服務快速發展,養老服務領域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如政府、社會、家庭在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中責任需要進一步明晰,養老服務發展的扶持保障措施有待細化等?!比珖f委員穆可發長期關注養老問題,他表示,提升養老服務質效,應從頂層設計入手,加快開展全國性養老服務立法研究,在養老服務的政策環境優化、設施機構建設、服務規范、扶持保障等方面加強制度供給。
在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方面,我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托育機構,醫育結合、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不斷涌現。“建議完善托育服務供給,積極推進托育、幼兒園教育一體化,提升托育服務數量和質量。支持設區市以及縣級政府制定計劃,逐步提高普惠托育機構運營補貼或對入托家庭給予適當補助?!比珖舜蟠項钌聘f如是建議。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可忽視。在全國人大代表韓再芬看來,黃梅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近幾年在新媒體的加持下,古老戲曲藝術煥發新活力,獲得越來越多受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接下來要以改革促轉型,以創演促繁榮,推進黃梅戲藝術發展,用古老的戲曲藝術滋潤群眾心靈?!?/p>
深化“民聲呼應”機制 提升為民服務效能
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會止步,社會的發展也必然會有新矛盾、新問題出現。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去年,省委部署創辦覆蓋全省的“民聲呼應”工作平臺,憑借這一為民造福的有力載體,各級黨委、政府辦成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好事,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細”、為民服務“跟不上”、群眾意見“上不來”等問題,成為安徽改進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的有力抓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關注民生、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是為民辦實事辦到點子上的重要基礎。”我省代表、委員表示,將積極扛起為民履職的使命擔當,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深入一線聽真話、察實情,摸清痛點、掌握難點、發現堵點,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和促進民生改善,交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履職答卷。
面對群眾訴求,“解決”比“解釋”更有說服力,“時效”與“實效”一樣關鍵。“推深做實‘民聲呼應’機制,要把落腳點放在‘事要解決’、群眾滿意上。”全國人大代表朱浩東表示,堅持馬上就辦、快速響應,對收集到的訴求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明確辦理標準、責任人、完成時限等,做到事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也。解決民生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樹立系統思維,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在全國人大代表劉琴看來,面對群眾訴求,如果不推不動,或者推一下動一下,甚至推而不動,是最令群眾反感的?!跋嚓P部門應強化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善于從源頭處發力,下深水開題作答。在解決個性問題、局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重共性問題、面上問題的防治,力求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眲⑶俳ㄗh。(記者 范孝東 李 浩 李明杰 方 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