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濟南起步區載體平臺作用
濟南起步區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也是促進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3月14日,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在全省發展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明晰。這一“雙重要”定位,進一步凸顯了濟南起步區在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的價值。
2021年4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濟南起步區,按照相關發展規劃,起步區要“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從零起步拔地而起,起步區快速發展,去年多項主要經濟指標表現亮眼:地區生產總值113.2億元、增長37.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5.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5%。今年,起步區繼續亮出了包括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等在內的高增長目標,彰顯出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大平臺、大載體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作為重要載體平臺,起步區用近3年時間構建起“1+4+16+N”的規劃體系,并整體轉入落地實施階段;黃河大道一期等主干道竣工通車,內外交通更加暢通便捷;成功引進落地一批規模體量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新動能加速集聚;實施一批教育、醫療、文化、生態、市政等重點工程,回遷安置有序推進,城市形象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逐步增強。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最根本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最關鍵的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最緊迫的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發揮好重要載體平臺作用,起步區要在這三方面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今年初,濟南起步區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正在探索以綠色低碳轉型拓展發展空間的新模式新路徑;位于濟南起步區的山東方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管委會和所在園區的牽線搭橋下,與浪潮集團開展合作,建成了行業內首家數字化智能工廠云平臺,將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從城市到產業再到企業,越來越多的“首批”“首家”,讓載體平臺支撐作用更加彰顯。
載體平臺還承擔著引入外部資源持續做大增量,加強制度供給優化等諸多重要職責,這些方面,過去三年,濟南起步區同樣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去年底,起步區與新加坡深度合作,就“打造中新綠色智慧示范區”達成共識;探索實行“總師制”,精細化導控每一個地塊方案,科學繪就“一張藍圖”。“雙重要”定位進一步明晰,如何最大限度釋放自身的載體平臺屬性,有待濟南起步區進一步探索。
作為重要增長極,就是要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發揮要素集聚、引領示范、輻射帶動功能。而要成為增長極,必須回到發展的原點——產業。“一張白紙”起步的濟南起步區,從項目招引的源頭把握住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這些年陸續引進落地比亞迪、國電投、愛旭等一批重大項目,都帶有明顯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質”特征。加快招引落地更多類似優質項目,重要增長極才能名副其實。
此次會議專門提出“做好產城融合的文章”,按照“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思路,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導入培育優質產業,向“五年成形”目標邁進,給濟南起步區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城市沒有產業支撐,最后只能是座“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托,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兩個方面必須齊頭并進、協同推進。
增長極不僅要謀求本區域的增長,更要帶動輻射周邊實現協同增長。日前,省政府印發《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提出濟南起步區向北聯動德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支持起步區加快建設中科院空天動力研究中心、燃氣渦輪動力研究中心等。突破行政邊界,拓展發展空間,重要增長極的“漣漪效應”值得期待。(李振 于新悅)
(責編:公雪、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