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信用京津冀”有了路線圖
原標題:共建“信用京津冀”有了路線圖
推進信息共享 統一監管規則 開展聯合監管
共建“信用京津冀”有了路線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共建“信用京津冀”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細化措施及任務分工,制定2024年、2025年推動“信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具體措施,繪制推進京津冀信用監管一體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實施方案從五個方面規劃了京津冀信用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
推進信息共享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簽訂信用信息共享協議,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京津冀企業信用數據共享專區,深入開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共享交換和應用,形成數據互通聯動的“一體化”格局。
統一監管規則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制定京津冀區域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聯合懲戒、信用修復、信用激勵等工作的統一標準,強化異地同標、協同共治,提高監管效能。推動實現三地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抽查檢查結果、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聯合懲戒、信用修復、信用激勵等信用信息跨區域互認。
實施方案提出,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制定三地“雙隨機、一公開”協同方案,從統一抽查事項清單、整合抽查計劃、共享執法資源、檢查結果互認等方面建立跨地區聯合雙隨機監管機制,聚焦群眾關注熱點,開展毗鄰區域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升監管效果。
數據監測分析是市場監管部門履行服務發展職能的重要抓手。實施方案提出,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發GIS(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模塊,加強對三地信用監管工作的日常監測和比較分析,對重點監管領域、重點監管對象進行風險預警,為企業及時“糾偏”,實現信用監管關口前移,提升信用監管、智慧監管水平。
實施方案還提出,大膽創新示范,通過調整修改、聯合發文、先行試點等方式推進制度創新,制定出臺三地協同開展經營主體經營異常名錄修復、行政處罰信息修復、除名標記、信用激勵等方案文件,逐步統一信息分類、失信認定、信用評價、信用修復、“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標準尺度,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單位加強探索創新,推動在三地率先形成監管標準統一、信息充分共享、協同聯動順暢的信用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充分發揮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作用。(記者馬彥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