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窗推送“想彈就彈”?不能讓其成為低質信息的入口
作者:余一
據新華社報道,為了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日前,國家網信辦起草了《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近年來,互聯網彈窗推送已成為一些網絡平臺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手段。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網民常用軟件中,有網絡彈窗行為的多達1221個。隨著彈窗信息的不斷增加,各類亂象也隨之出現。
在去年8月,針對移動應用程序PUSH彈窗違規推送、過濫推送等問題,國家網信辦曾開展專項治理。這一次在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又起草出臺了行業規定,無疑讓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的治理,朝有據可依的常態化方向發展。
從《征求意見稿》的具體內容來看,包括不得推送惡意炒作娛樂八卦、緋聞隱私、奢靡炫富、審丑扮丑等違背公序良俗的內容;不得扎堆推送、炒作社會熱點敏感事件,渲染惡性案件、災難事故,引發社會恐慌等,這些條款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以違背公序良俗內容為例,在現實中,一些APP為了追求流量,在彈窗推送內容上劍走偏鋒,用一些博眼球的低俗內容吸引用戶點擊,放大審丑效應,以至于彈窗推送變成了低質信息的入口。
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本質上是資訊分發的一種渠道,它理應有著更健康的價值導向。而且不同于其他傳播形式,彈窗信息有一定的強制性,受眾面廣,用戶只要開啟功能,平臺就能夠以彈窗的形式來展現信息,所以一旦內容失范,負面效應就容易被嚴重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熱點突發事件中,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往往是各大平臺搶奪流量的重要手段。也正因如此,為了搶時效,常常出現扎堆推送、炒作熱點的情況,而一些推送方為了吸引點擊,渲染惡性案件,不僅信息過載影響用戶體驗,也容易放大不必要的恐慌。
因此,意見稿對此也作出了特別規定,要求提升彈窗推送信息的多樣性,而不是一味聚焦到一些極端、敏感的事件中,讓平臺的彈窗信息能夠在尺度和頻率上拿捏得當,向社會傳遞向上向善、積極陽光的價值觀。
其實對用戶來說,彈窗信息提供了一種快速知曉熱點的渠道,而互聯網平臺的算法模型,則讓用戶能夠通過彈窗,第一時間了解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推送,減少獲取信息的成本。不過,如果彈窗推送的內容缺少基本的價值規范,用戶在這種平臺單向度“投喂”資訊的過程中,同樣容易陷入一種低質內容的“信息繭房”,讓個性化推送變成平臺對用戶的一種精準“圍獵”。
長遠來看,互聯網彈窗信息服務必須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各類推送平臺理應肩負起主體責任,不能迷失在流量和商業利益之中,為了博眼球、賺點擊量而不擇手段,想彈就彈、想彈什么內容就彈什么內容。
只有確立明確的彈窗信息推送服務規則,據此來加強對內容失當、價值失范、過度推送等彈窗亂象的治理,彈窗服務才能真正成為優質信息的重要入口。(余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