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北斗進入規模應用發展新階段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雄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北京發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繼續保持穩定高速增長態勢。
“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建成并開通服務以來,北斗系統進入了持續穩定運行、規模應用發展的新階段。”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當前,北斗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北斗系統已廣泛進入各行各業,以及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賦予強大生命力
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69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增長16.29%。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2.28%,達1454億元人民幣。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與此同時,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中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包括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突破9.8萬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以技術體系創新和應用模式創新為主線,積極推動“北斗+”融合創新和“+北斗”時空應用發展。在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數字化應用場景等方面,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已發揮出重要的時空賦能作用,加快推動了產業數字化,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賦予強大的生命力。
據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湖北、河北、江蘇等地在其發展規劃中,都已明確以發展數字經濟為背景,積極鼓勵支持北斗與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突破關鍵引領技術,推動北斗在智能交通、智慧港口、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應急保障、物流、養老、醫療、文旅等諸多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推動北斗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發展。
融入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速
2021年我國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于賢成表示,以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等為代表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對北斗應用的需求持續釋放,北斗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應用所形成的數字化場景,正在不斷形成新的細分市場,進一步擴大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總體市場規模。
在此基礎上,2021年,北斗融入自然資源、通信、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速。
在自然資源領域,北斗系統在測繪地理信息、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監管、地質礦產、海洋事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預警防范、調查監測、林草碳匯計量等領域的應用正不斷深入。
在通信行業,中國移動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超過4000座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服務系統,可面向全國多個省份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
在電力行業,超過2000座電力行業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的建設和部署,使無人機自主巡檢、變電站機器人巡檢、桿塔監測等業務應用的智能設備得到了可靠、精準、穩定的高精度位置服務。
在農業領域,全國已有將北斗終端作為標準配置的農機企業45家,已安裝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10萬臺,安裝農機定位、作業監測等遠程運維終端超過45萬臺/套,全國接入國家精準農業綜合數據服務平臺的農機裝備達到25.8萬臺,實現了跨企業農機作業數據整合,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收獲和拖拉機作業的24小時動態監測。
北斗應用正走進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北斗產業化的不斷推進,目前北斗應用已經深入到各個行業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消費類應用正逐漸成為北斗應用規模最大的領域之一。”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孫中亮表示,目前,北斗系統已逐步形成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賦能各行各業并實現顯著效益,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眾消費產品定位功能的標準配置。
據孫中亮介紹,目前,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均全面支持北斗系統應用。北斗地基增強功能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1米級高精度定位,正在中國多個城市開展車道級導航試點應用。
與此同時,具備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能力的大眾手機即將面市,有望重新定義手機應用功能,并實現手機“不換SIM卡、不換手機號、不增加額外設備”即可同時享受北斗短報文和移動通信服務。目前,部分智能手機已搭載“高精度定位”服務,提供可達亞米級的定位精度,實現行駛車道的精準識別,并已在重慶、天津、深圳、廣州、蘇州、杭州、成都、東莞等地提供服務。
此外,搭載國產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單車投放已突破500萬輛,全面覆蓋全國450余座城市。
“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圍欄、入欄結算、停車指引、定點停放等功能的實現,對于共享單車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以及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孫中亮說,“北斗芯片級高精度定位將更快速、更廣泛地應用于以共享出行為代表的大眾消費領域。”
在于賢成看來,當前傳統產業正面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的巨大浪潮。“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伴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十大數字應用場景的發展,北斗與5G、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必將極大賦能傳統行業領域,催生出更廣闊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大市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