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權
作者:祖力亞提·司馬義(新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發展人權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始終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不斷推動人權理論和實踐創新。人權不是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應該體現為普通民眾的幸福生活,體現為日常生活中可感、可知、可以觸摸的點滴改善。實現充分的人權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理想,也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不懈為之奮斗的目標。新時代,中國堅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新疆各項事業,切實保障各族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共享發展成果,新疆的人權事業不斷得到蓬勃發展和巨大進步。
新疆大力發展經濟,有效保障各族群眾的各項經濟權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21年,新疆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983.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0.8%,城鎮新增就業47.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7.4萬人次。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新疆曾經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重點地區之一,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新疆2020年底成功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區306.49萬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6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新疆持續推進一系列惠民工程,各族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吃、穿、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生活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食品從匱乏到充足,衣著從穿暖到穿美,耐用消費品從無到有并不斷升級換代,消費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新疆各族人民擺脫貧困、勤勞致富,這就是最好的人權實踐生動寫照。
新疆民主法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各族群眾的政治權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各族群眾依照憲法法律規定,有效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各民族公民堅持實行普遍、平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以及差額選舉的原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選舉產生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61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38名,占62.3%。充分實現參政議政權。新疆是中國唯一設有三級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區。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行使管理本地區事務的權力。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均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在協商民主的制度框架內,新疆各級政協積極吸收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及時、準確、有效地反映社情民意,切實保障各族群眾參與共同協商和民主監督。
新疆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切實保障各族群眾的文化權利。各民族均有代表性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遺名錄,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3處。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得到傳承發展,漢族的“元宵燈會”、維吾爾族的“麥西熱甫”、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說唱”、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花兒會”等民俗活動廣泛開展。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修繕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基礎工程。新疆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倡和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語言文字,不斷促進各民族語言相通、心靈相通。新疆采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2021年,新疆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8.1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6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87%,南疆四地州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各族群眾的各項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最大滿足。
新疆建立了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力保障各族群眾的社會權利。新疆不斷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對職業人群全覆蓋,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大病保險參保率均達100%。健康新疆建設取得新進展,基層醫療標準化,大病有救治,慢病有簽約,各族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區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到100%,村村有村醫,確保村民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新疆始終把各族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輸入與擴散,科學救治感染患者,各族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目的,是讓人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新疆安定祥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來之不易,新疆各族人民倍加愛護、倍加珍惜。今天的新疆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新疆的人權事業正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包括25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必將在團結奮進中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共同譜寫中國人權事業新篇章,共同促進全球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