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發布時間:2022-08-17 09: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華西牛”育成!我國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前不久,在第二屆畜禽種業科技創新峰會上亮相的“華西牛”,打破了我國肉牛主導品種核心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

        這一種業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是我國農業科技強勁發展的縮影。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科技為農業生產插上翅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業科技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我國肉雞市場將擁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去年年底,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三個白羽肉雞品種,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由此,我國實現白羽肉雞育種突破,打破了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不只白羽肉雞和“華西牛”,我國自主培育的京紅、京粉系列蛋雞品種,京海黃雞、華農溫氏一號豬等畜禽新品種,培育推廣的超級稻、節水抗旱小麥等大批新品種,都是農業科技成果的體現。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95%,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增加的貢獻率超過6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

        農業科技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體現為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開創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發現并克隆抗赤霉病、抗稻瘟病、抗稻飛虱及調控株型品質、營養高效等具有重要育種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打破國外關鍵基因壟斷;率先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加快了疫苗研制進程,解析了昆蟲激素介導小菜蛾Bt抗性機制,發現植物抵御病毒的關鍵免疫蛋白,為高效綠色防控提供新策略。

        基礎平臺條件大幅改善——國家重大創新平臺方面,建設了29個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余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能力達150萬份,居世界第一。

        重大關鍵科技成果涌現——培育一大批自主重大品種,育成并推廣濟麥22、新麥26等優質小麥品種,近20年平均單產增幅全球領先;畜禽水產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重逐年提升;創制一大批關鍵高效裝備,突破采棉機整機產品和采棉頭等核心部件技術瓶頸;研發一大批綠色生產技術,耐旱小麥配套節水栽培技術節省灌溉水30%左右,玉米膜下滴灌技術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生豬、奶牛等精準營養、減抗替抗等技術廣泛應用。

        農業科技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勁引擎、根本動力和戰略支撐。

        農業科技引領生產方式不斷升級

        眼下,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的170多萬畝花生進入飽果期,農戶們正抓緊進行田間管理以保豐收。在正陽這個全國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產和種子繁育基地,小花生能成為致富的“金豆豆”,離不開科技引領。

        近年來,國家花生體系有關團隊在這里推廣花生麥后直播起壟種植技術,推動正陽花生生產實現標準化、綠色化。與此同時,大力推進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目前,全縣花生種植機械化水平達98%以上,花生收獲期由原來的45天左右縮短為7天左右。產業鏈條的延伸、精深加工水平的提升及副產物利用率的提高,讓正陽開發出花生食品70多種,花生秸稈、果殼、餅粕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指出,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信息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推動了產業面貌變革,提高了產業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我國發展了精準變量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構建起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體系。農業高效用水成效明顯,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提高到0.57,糧食水分生產率提高10%,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綠色種養方式加速應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等農業綠色行動,農膜回收率達8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6%。

        農業機械提檔升級。目前,我國可自主研制4000多種農業機械裝備;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80%;無人飛機植保提升作業效率超過60倍。

        農產品加工縱向拓展。我國已建立梯次加工、循環利用的農產品綠色加工技術體系,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基本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不是施肥越多,收成就越好。對于一類苗和二類苗,主要是提高地溫促進小麥生長。”談起小麥種植,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村民朱金芳現在很有心得:要根據苗情質量,合理選擇施肥方案。今年,朱金芳參加了鎮里的益農信息社培訓班,在技術服務組專家的幫助下,全面學習了小麥施肥相關技術要領,種糧的本領又增強了。

        參與秀洲區多個鄉鎮農技服務工作的農技專家郝永祥,是幫助朱金芳的專家之一。“我們針對每個鄉鎮的生產環境提出指導建議,幫農民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郝永祥說。據了解,秀洲區建成益農信息社11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實現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縣域全覆蓋。

        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業科技教育系統持續推動科研、推廣與培訓融合貫通,推動農業科學家、推廣人員和農民共展才華、互利共贏。

        農業科研體系不斷壯大,集聚創業創新創造的“新動能”。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從事農業科技活動人員達7.23萬人,重大農業科技平臺及國家農業科研機構、涉農科技領軍企業等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持續加強50個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斷穩固,打造成果轉化落地的“直通車”。目前全國有農技推廣機構5萬個,約50萬人。構建部、省、縣三級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機制,年累計推介2.2萬項綠色增產、節本增效的主推技術。引導扶持社會化組織等多元主體開展個性化、精準化指導服務,創新服務方式方法,田間學校、科技小院等服務模式效果凸顯。

        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不斷完善,形成鄉村人才振興的“蓄水池”。構建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基礎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訓高素質農民隊伍超1700萬人。培育各類新型經營服務主體帶頭人超過200萬,培養年輕力量5萬人,培育農業經理人等經營管理人才1.6萬人。

        一批批能創新、敢創業的“新農人”投身廣袤田野;一批批想務農、有經驗的“老農人”轉變觀念、提升技能;一批批高學歷、有情懷的“知農人”成為儲備軍……不斷壯大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97视频资源总站| 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午夜色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你懂的网址免费国产| 国产麻豆成91|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女性无套免费网站在线看| 中国大白屁股ass| 扒丝袜永久网址pisiwa|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被强女教师系列 |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浮生陌笔趣阁免费阅读| 偷窥自拍10p| 皇后羞辱打开双腿调教h| 免费观看黄色的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可以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羞羞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