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2-11-25 10: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蘇雁 劉已粲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江南,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滾滾東流的長江水,造就了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11月19日至20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共無錫市委主辦的第三屆江南文脈論壇在無錫舉辦。論壇以“文脈傳承與長江文化”為主題,深入探討長江文化的核心內涵與價值意蘊、提煉并展示江南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推動長江文化、江南文化傳承弘揚。讓我們“走進”論壇現場、采擷思想精華,從這個窗口,管窺江南文化的美好氣韻、廣闊未來。

        一江煙水,兩岸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青山秀水的江南、奔騰不息的長江,自古就是游子心中最深的牽念,是詩人筆下最美的鄉愁,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意象。在這里,文脈、山脈、水文、水韻相互交融、剛柔兼備,歷經千年流動不息。

        新時代復興路上,如何傳承江南悠悠文脈?怎樣讓長江文化綻放時代光彩?第三屆江南文脈論壇上,專家學者展開討論,深入探尋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由江入海、走向世界的激蕩奔騰之路。

        長江塑造和豐富著江南文化的內涵

        “這里有湖,有江海、有山河。”國際知名史學家許倬云藏不住作為江南人的自豪感。他講到,吐納江海的地理優勢、交通優勢,成就了江南地區自古以來的豐沃繁華。

        在他看來,江南之所以能成為富庶之地,不僅有天時地利,更離不開人的因素:江南人重視家族傳統,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訓;崇尚教育,辦私塾、興義學,孕育了一批書香世家。

        江南,依江而生、因水而聚。水,流動不居,至善至柔,澤被萬物。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認為,江南有著因水而生的歷史脈絡、以水為媒的生活特色、溯水而上的精神品格。水文化滋養著江南文化,也造就了江南人靈動進取、包容兼蓄的獨特氣質。

        千百年來,長江以其“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為秀致婉約的江南帶去群山萬壑和百川匯海的別樣景致,塑造和豐富著江南文化的內涵。

        “長江下游文明是江南文化的源頭。”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指出,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表明,中華文明是多源流、多根系的,長江地區的文化早在史前時代就達到了相當高度,是我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

        長江各流域的自然山水、風景名勝,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形態。其中,江南園林別具一格的“隱秀”品質,對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著啟迪意義。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林志猛表示,長期浸潤在江南園林山水之間的人,更容易形成內斂、節制、和諧的心態,對歷史、對自我做更深度的思考。

        長江孕育的江南文脈中,包含著數百年來影響中國、流傳世界的陽明心學。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杜維明指出,王陽明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把“良知”落實,使其成為每天修養磨練的功夫。陽明心學是極為平實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體驗到。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90多年前,朱自清先生筆下那個溫暖的“背影”,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讓南京浦口火車站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經過兩年多“微改造”,百年浦口站重煥新生,成為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利用的示范項目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的重要展示窗口。

        論壇上,南京揚子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蓓介紹,浦口火車站片區的歷史文化遺存依照“拆改留”的思路,能保留的不改造,能改造的不拆除。其中,浦口電站、英式倉庫等文保修繕注重從整體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風貌等方面,采取漸進式、織補式的微更新改造,修舊如舊,還原百年前的場景、街巷和建筑,打造南京濱江“文化之眼”。

        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活”下來,還要用起來、“火”起來。

        “長江文化豐富多彩,在中華文明的形成中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指出,江南文脈是長江文化發展到后來的另一個高峰,應該把它的歷史脈絡梳理出來,將江蘇、浙江、上海大量的考古素材梳理串聯起來。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旭輝認為,要讓長江文化融入城市更新的故事中,“比如,把名人故居改造成民宿或者公共文化空間,利用文化空間傳承傳統文化、守望城市文脈,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

        “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根脈的現代化無法取得更深遠的成果。”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文科資深教授吳曉明說,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不僅要滿足當下發展的需求,更要呈現現代文明的積極成果,充分展現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作為江陰人,他對無錫近年來保護利用傳統文化十分關注。在他看來,江南儒學是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特別是宋代以后,它對全國學術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我們不能就文化談文化,而是要結合整個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進行整體考量,既要精通文化內涵,又要把握需求,做好規劃。”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云翱認為,可以用數字化手段展示、利用文物遺產,讓優秀文化資源“活”起來,在現代化建設中走進生活、走向世界。

         實現長江流域城市的“美美與共”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長江流域城市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親,文化的同根同源、內在認同,必將推動區域內使命共擔、文化共建、資源共享。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認為,過去,對江南文脈的研究多從歷史、學術、文化等方面展開。而今,對文化的研究應上升至主流意識形態這一更高層面,要有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要將文化研究引向更深入,就需具備更宏觀的視野,吸納世界研究文明的方法和經驗,讓研究體系更加豐富、飽滿,從而更好地與世界交流、走向世界。

        云南省社科聯原主席、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范建華指出,長江經濟文化帶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還局限于各省行政區劃范圍內。應整合利用長江經濟文化帶的城際互動發展要素,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業態,探索長江經濟文化帶城際互利發展的新路徑。

        “長江文明的巨大貢獻,體現在文明、生態、創新、交流、生活五個方面。長江文明在下游地區的核心,就是江南。”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指出,當下,江蘇正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讓整個江蘇大運河沿岸成為一個大公園,成為世界級的美好生活廊道。

        “可考慮以科技創新與信息技術為長江文化相關服務、產品升級提供新支撐,走‘互聯網+長江文化’的信息化提升之路。”長江經濟帶研究院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院院長王佳寧建議,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管理與推廣云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測長江水質及岸線違法施工情況、長江沿線古跡和河道生態情況,同時,建設開發集線上線下、河面陸上于一體的體驗型文化場館綜合體,重塑公眾感知、傳播、獲取、利用長江文化信息的新體系。

        論壇期間,長江流域相關省市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還就“城市‘微改造’與長江文化”深入探討,并達成《城市更新行動長江共識》,呼吁在城市更新中推進長江流域共同體互鑒互學,實現“美美與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黑人巨大两根69gv|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首页| 久久天堂夜夜一本婷婷麻豆|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91久国产在线观看|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欧美成人高清ww|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国产|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yw855.c免费视频| 都市激情综合网|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91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女邻居拉开裙子让我挺进|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黄毛片| 抱着cao才爽| 久久96国产精品| 日本一道本高清免费|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男人插曲女人下面|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第38页永久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