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資本市場如何發揮樞紐作用
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資本市場如何發揮樞紐作用
本報記者 李華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專家表示,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樞紐,資本市場具有發現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功能,對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高水平循環
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產業支撐,是構成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支柱和關鍵樞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資本市場肩負重要使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隨著經濟增長動力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切換,傳統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預期收益率愈發難以匹配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而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直接融資體系有利于將不同風險偏好、期限的資金,更為精準高效地轉化為資本,促進要素向最具潛力的領域協同集聚,進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速產業鏈現代化進程。
科創板就是最好的佐證。2018年11月宣布設立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14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凈利潤891.24億元,同比增長25%。
在支持創新創業企業方面,資本市場能起到激發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科技創新類企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融資困難,資本市場在支持這類企業發展方面,有獨特優勢。”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首先,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能夠引導資本向前景廣闊的產業企業集聚,參與科創企業從誕生到成長的全部過程。其次,相比于銀行資金更傾向流向本地企業,資本市場能夠匯集全國資源和各方力量,更有效地配置市場資源。最后,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能夠助力新興企業做大做強,更快速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能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
得益于資本市場的“滋養”,眾多優秀上市公司脫穎而出。以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自上市以來,中煤能源依靠A股市場實現良好發展,科技創新水平和行業引領能力不斷增強,自主研發出全國首臺500米工作面智能刮板輸送機并實現工業化應用,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采高10米液壓支架,獲得6項自主知識產權,裝備智能化程度、工作阻力達到世界之最。中煤能源董事會秘書姜群告訴記者,自上市以來,中煤能源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公司及所屬企業共計發行各類債券705億元,債券融資成本均處于同行業企業較低水平,為公司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資金支持。
“總的來看,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資本市場可以增強金融供給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適配性,通過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集聚,從而在優化經濟結構、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表示。
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是重要一項。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一直致力于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助力,通過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架起資本與創新要素交融的橋梁。“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三大交易所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實現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加多元的融資渠道和資金支持,助力相關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快速成長,并通過其帶動作用,促進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引領相關產業轉型升級。”董忠云表示。
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資本市場豐沃的土壤里集聚生長。創業板聚焦“三創四新”,匯聚9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763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中,150余家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分別超過30%、40%。
作為“硬科技”企業聚集地,科創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集聚和品牌效應突出,業績增速亮眼。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科創板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領域公司數量分別達到79家和107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上中下游全產業鏈覆蓋,持續深耕創新鏈、完善供應鏈。
北交所全力支持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聚集發展,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今年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體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資本市場通過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助推科創企業做大做強,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有效促進產業鏈和資金鏈的高度融合。”李湛表示,與此同時,在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直接融資方面,資本市場還存在定價機制效率有待提高、主板以外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需要繼續優化首發制度和交易制度,完善并購重組制度和再融資制度,增加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寬容的融資環境。同時,還要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效率,增強投資者保護力度,為資本市場吸納更多資金。
董忠云也認為,當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結構仍存在不平衡,新三板市場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流動性不夠高、融資功能尚未充分發揮,企業上市標準靈活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創新型優質企業仍面臨一定的上市阻礙等。“應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下層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打通各層次之間的轉板對接機制,完善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入口端,上市標準可考慮根據行業特點增加差異化條件,而在出口端,可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并嚴格執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抓住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應如何更好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專家認為,資本市場應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深化改革、防控風險、加強監管。
“應從四方面著手發力。”羅志恒表示,一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注冊制改革既是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關鍵舉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未來仍需堅定不移推進主板注冊制改革,加強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創新。二是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當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定位已相對清晰,未來需要進一步優化制度供給。三是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加速創新資本形成。暢通募、投、管、退等環節,鼓勵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四是穩步推進全方位制度型開放,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等。
近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時提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對于健全資本市場功能,董忠云建議,應持續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繼續放寬配套融資等方面限制,促進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通過制度安排鼓勵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優化投資者結構,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加穩定的市場投融資環境。
“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資產配置的效率,盤活存量資源。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機制,比如并購重組、資產證券化等盤活市場資源。”李湛表示,還應健全資本市場助力綠色經濟的功能,現有關于綠色投資方面的權益性投資和股權投資較少,可以加快碳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協同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從上市公司角度出發,姜群認為,資本市場應在培育高質量上市公司方面改革創新。“一個高質量的資本市場,應該源源不斷涌現出優質的上市公司,進而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要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質量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和出清機制,為優質上市公司留出發展空間。”姜群認為,實體經濟和實體組織的發展,經歷從小到大的過程,資本市場應堅定為這些初創公司的成長提供支撐,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引領各類要素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發展。
此外,在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資本市場自身也需要練好“內功”。姜群表示,要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狠抓資本市場風險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要在抵御不確定風險方面創新改革,加強跨境跨市場風險預研預判,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