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路橋區招引高層次人才項目71個 “一鎮一平臺”打造創業創新園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恩興
近日,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500精英計劃”創業創新園,記者看到了一款神奇的“膠水”(功能型復合封裝材料),在2平方厘米的粘接區間里拉力居然能達3240牛頓,這樣一支容量30毫升的“膠水”,售價達580元。
依靠這款“膠水”,惠創科技(臺州)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產值實現了翻番。“我們是2021年1月份落戶的,2021年全年產值達400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則已達7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錢麟說,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得益于政府的優質服務。工商注冊、人力資源、投融資等服務都能在園區內“一站式”辦理,有效解決了科技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目前,這個園區已入駐投產“500精英計劃”創業企業13家,集聚創業創新人才23名。
優質平臺背后是路橋區審時度勢的有效探索。路橋的金屬資源再生、機電、汽摩、塑料、農機等產業享譽國內外,但由于當地人多地少,不少企業發展中遭遇了擴產無地可用、融資困難、科技創新不足等問題。
2020年以來,路橋實施科創“一鎮一平臺”行動,在10個鎮(街道)創建“500精英計劃”創新創業園、科創園等平臺建設項目。目前,已實現“一鎮一平臺”全覆蓋,累計招引高層次人才項目71個,年產值超5億元。
路橋區各鎮(街道)結合自身特色產業,通過“零增地”技改、老舊工業園區改造、小微園區建設等方式,建設創業創新園、科創園等平臺。新橋鎮依托汽摩配特色產業打造“500精英計劃”創業創新園,已被認定為市級“500精英計劃”創業創新園;桐嶼街道依托中國日用品商城打造電商創業園;路北街道依托央鈿大廈打造市級眾創空間……通過建平臺、引人才、招項目,路橋實現鎮域人才工作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為持續推進平臺能級提升,路橋啟動了“一鎮一平臺”質效倍增計劃,優化人才入駐配套服務和項目引進投產孵化。“我們建立生產廠房資源庫,根據廠區位置、面積、高度、用電容量、畝均考核要求等方面分別歸類,滿足各種項目不同的廠房要求,讓人才項目進得來、落得快。”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徐根富說。
年產值以150%的速度增長,2021年實現產值超4500萬元,升級成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是位于新橋鎮“500精英計劃”創業創新園內的浙江能偉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速度。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生產空間不足的問題。企業所在地新橋鎮政府主動上門服務,提供了10畝土地用于建設新的廠區。“新廠區建成投用后,預計車間將擴展到1萬多平方米。”能偉科技副總經理程晟昱說。
針對人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用地、市場開拓等難題,路橋區給予全周期全要素創業幫扶,推出扶持資金“預支付”、項目用地“預匹配”機制,推動項目落地。
“我們這款全自動清洗機器人,不僅能根據環境場景自動控制進行相關清洗作業,還比人工清洗節水50%以上。”在金清鎮“500精英計劃”創業創新園,因而克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負責人鄭輝說,第一代機型已經投入市場,公司還拿到了路橋農商銀行500萬元貸款。
路橋區相繼出臺《路橋人才新政四十條》《路橋社會事業人才發展四十條》《路橋人才政策新十條》等政策,用更好一點、更優一點的政策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實現人才和平臺的“雙向奔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