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把辦好特殊教育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光明論壇】
作者:王善峰(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教研員)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和關愛行動,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特殊教育,作為促進殘疾人實現最大限度發展、增強殘疾人家庭福祉的重要因素,受到格外關注。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黨的二十大提出“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特殊教育在國家事業發展中的戰略部署位置更加凸顯。國家組織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連續實施了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21年頒布《“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先后出臺義務教育階段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指南》等多項國家標準規范,持續加強特殊教育支持保障,推動特殊教育得到跨越式快速發展,特殊教育發生格局性變化。
十年來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每年招生人數從6.57萬人增加至14.91萬人,增加126.94%;在校學生從37.88萬人增加至91.98萬人,增加142.82%;融合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推進,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也從2012年的72%提升到現在95%以上,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條件和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特殊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其中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等重要論述和戰略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特殊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
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特殊教育供給。特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盡管近年來快速發展,但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節,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短板。相較于我國人口規模和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不斷增長的比例,我國當前特殊教育整體供給還需加強,應隨盡隨、應融盡融落實還面臨較大挑戰,非義務教育段入學比例還需進一步擴大,整體教育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在建設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特殊教育亟須被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政府主導和特教特辦,推動特殊教育迎頭趕上,確保到2025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實現教育強國作出貢獻。
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特殊教育受益面。特殊教育關涉全國8500多萬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福祉,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在破解因殘致貧、因殘致困問題,鞏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成果以及推進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是托底保障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弱有所扶重要之舉,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舉措,是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體現,需要在各項事業發展中重視和關注殘疾人教育事業,需要進一步發展好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職業教育等階段或領域的特殊教育,建成面向終身教育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增強特殊教育公益屬性,造福殘疾人及其家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需要進一步立足長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國8500多萬殘疾人,也“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號角已吹響,奮斗正當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我們深刻領會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關心重視以及加快發展特殊教育的決心,以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為新方向新使命,在更高層面、更大格局、更長遠發展上堅定落實黨和國家特殊教育戰略部署,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