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政策見效需多方發力
前不久,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立足于“紓困和服務兩手抓,調結構和強能力并行推”,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
去年以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措施相繼出臺,中小微企業經濟運行保持恢復和回穩態勢。但仍有少數企業認為,有些政策在落地階段打了折扣,政策紅利的獲得感還不是很強。如何在落地落實環節形成實實在在的成效,還需要政府部門、企業自身和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探索。
從政府角度而言,要主動提供精準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組織各類優質服務資源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為中小企業送政策、送技術。具體操作層面,要繼續開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的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加大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力度,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到、用得起、可信賴”的多層次、全方位服務。
成本和拖欠賬款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棘手問題,要進一步抓好減稅降費、用地成本、社會保障成本、用電成本等主要惠企政策落實,把握好時度效;涉企“三亂”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不能松勁,尤其是要加大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整治力度,通過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行動,推動大型企業盡快足額支付中小企業應收賬款。
企業戰勝挑戰、渡過難關,最重要的是把外力內化為發展動力,這就需要中小企業及時掌握相關政策,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和政策要求,重視內部挖潛,推進轉型升級。積極爭取客戶和供應商的支持,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開展,尋求外部合作,探索與合作伙伴協同發展新思路。
對于行業協會、商會來說,既要主動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配合協調,也要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企業之間相互交流幫助。此外,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平臺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技術賦能中小企業,加快其轉型步伐,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目標。
今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這將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只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承擔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也將不斷恢復、增強。(李芃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