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最前沿的科技執著攻關”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東北大學】
“向著最前沿的科技執著攻關”
講述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東北大學教授 張化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作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和團隊感到非常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回想起20世紀末,我國管道在線故障檢測和壽命評估技術落后,因油氣管道通常深埋于地下或海底,一旦發生油氣泄漏,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因此針對管道的定期檢測及壽命評估意義重大。然而,美歐國家一直對我國封鎖該技術,只提供檢測服務,費用昂貴且有地質信息外泄風險,嚴重威脅國家戰略安全。
于是,我和團隊開始致力于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道故障監測和健康狀態評估的理論體系與技術方法。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集智攻關,我們終于創立了油氣管道內檢測新方法,其靈敏度和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徹底結束了我國海洋管道的“洋檢測時代”,解決了威脅我國能源安全的難題。如今,該項技術已在中海油、中石化等大型能源企業成功應用,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轉化到服務社會中。最優控制是公認的世界難題,我從2004年開始帶領團隊研究自學習最優控制,并逐步建立了自學習最優控制基礎理論及方法,破解了分布式動態系統的自學習優化協同控制理論與方法這項曾被國際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基礎科學難題;并通過數千次實驗室級別的測試驗證和百余個企業、示范區的數據挖掘,在能源系統中實現了高質高效運行,破解了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大型復雜工程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目前,該項技術可以實現節能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5%以上,已在20個省份推廣應用,為中石油、國家電網等50多家大型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們團隊始終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作為不變的信條,投身國民經濟主戰場第一線,向著最前沿的科技執著攻關,在重大科研項目實踐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承擔了30余個創新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先后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我和團隊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黃大年精神,努力踐行“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潛心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劉勇、光明日報通訊員張廣宏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