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領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作者:姚 進
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水平開放是增強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徑和強大動力,必須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營造更加優質的開放環境,健全更加安全的開放體系,提升金融市場投資信心。
近日,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各提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涵蓋民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引起廣泛關注。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構建我國改革開放新格局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珠海橫琴、深圳前海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加大金融支持建設力度,將充分發揮其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示范作用。顯而易見,《意見》的印發有利于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為橫琴、前海兩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為全國金融業擴大開放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塊“試驗田”,也是我國金融業進入開放新階段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企業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機構國民待遇,放寬對外資機構在資產規模、經營年限等股東資質方面的要求,大幅擴大外資機構業務范圍。同時,積極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形成涵蓋股票、債券、衍生品及外匯市場的多渠道、多層次開放格局。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實踐也表明,開放越早、開放程度越高的行業,經濟效率越高,生命力越旺盛。況且,金融業本身就是一個競爭性行業,要競爭就必然要開放。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體系的開放涉及主體多、牽涉范圍廣,既要“跑得快”,還要“走得穩”,必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根據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以及相關金融風險的接受程度等,平穩有序地推進。
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水平開放是增強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徑和強大動力。隨著金融業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曾經制約金融業成長發展的諸多難題在逐一破解。開放帶來的競爭壓力,也成為金融業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動力。可以說,我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始終伴隨著金融業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而開放力度的加大又倒逼金融業自身深化改革,實現整個金融行業的進步與繁榮。
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彰顯的是制度自信,接下來,制度建設仍然是開放的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對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要求,必須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營造更加優質的開放環境。特別是要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金融市場投資信心。對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要求,還須健全更加安全的開放體系。更加注重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升微觀審慎監管水平,盡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筑牢金融安全網,使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相適應。同時,加強跨境監管和處置合作,降低跨境監管套利和風險跨境傳染,堅決維護好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姚 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