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職業聯賽就要有個職業的樣子
【閱讀提示】中國籃球協會紀律與道德委員會對“上海久事隊”“蘇州肯帝亞隊”的處罰決定
光明網評論員:4月17日,中國籃球協會紀律與道德委員會發布關于對“上海久事隊”“蘇州肯帝亞隊”的處罰決定,包括取消兩隊本賽季的名次和參賽資格、核減兩隊聯賽經費各500萬元,以及對雙方教練員和俱樂部總經理分別給予期限不等的處罰——相當于是對當事人在期限內的禁止從業規定。
這份重磅罰單,是對無數中國籃球球迷的一個交待。在三天前,CBA季后賽12進8的一場比賽中,本來領先的江蘇隊球員在最后一分多鐘的時間里,接連出現多次低級失誤,在此期間,教練員像愣神了一樣沒有叫一次暫停,最終放任球隊輸掉比賽,將晉級名額拱手讓給了上海隊。這是中國籃球歷史上的“丑陋一幕”,在現場看球的球迷,心態早已像曾經紅極一時的國足“退錢哥”那樣憤怒。無數發泄憤懣的球迷,迅速將這場比賽送上了熱搜。
兩支球隊這樣的表現,對不起現場和屏幕前的觀眾。人們之所以喜愛競技體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競技體育自身的魅力。這種魅力來自于勝負未分、結果難料的懸念與刺激,來自于運動員為爭取勝利而全情投入、奮不顧身,這也是體育精神最直觀的表達。越是成熟的賽事,越能讓人們感受到競技體育的魅力。比賽過程跌宕起伏、你來我往、懸念叢生,最終由能力超拔的核心球員挺膺而出、終結比賽,這樣的比賽才能讓觀眾大呼過癮,從而培養起持續關注的興趣。
這次籃協的重磅處罰,除了給廣大球迷一個交待,也是對所有聯賽參與者的一次提醒。聯賽的生命力在于觀眾——說到底,觀眾才是球員的衣食父母。如此拙劣的表演,是對現場和熒幕前觀眾的不負責任,也侵蝕了聯賽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人氣和長期經營的口碑。對俱樂部贊助方來說,應當從中汲取教訓,錢再多也不能胡來。中國足球發展的歷程已經證明,簡單化的“金元足球”,不可能帶來任何真正的成績。
體育發展離不開資本,但體育發展也不能只靠資本。在體育商業化的時代,職業聯賽不能完全等同于競技體育,聯盟的運營需要一整套規則和制度體系,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有所收獲,聯賽才能運營下去。這些內部的游戲規則未必都要示之于人,可是,擺在臺面上的比賽絕不能禁不起推敲。即便是商業化的體育,也要給觀眾帶來激情與歡樂。那種在季后賽關鍵場次中的消極怠工,無異于吃飯砸鍋,只會讓人質疑聯賽本身的含金量。
作為職業聯賽,就要有個職業的樣子。教練要像教練,球員要像球員,經理要像經理,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以工匠精神為觀眾和球迷獻上有誠意的比賽。惟其如此,聯盟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