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品牌創新實踐:著力“日用”化為“不覺”

      發布時間:2023-06-15 10:31: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由知識化為技能,由技藝化為實物,非遺的生命力在人民生活中,在足夠充分的“日用”之中化為“不覺”。經由一件件作品和喜愛之物,人們抵達非遺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底蘊,精神得到滋養,生活因之美好。

        非遺品牌創新實踐總是如此,伴隨著非遺的社會能見度、群眾認可度不斷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主要行動者的非遺傳承人群,采用不同的路徑,帶來不同的成果,進而描繪出非遺助力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多元圖景。

        非遺為核 推動設計升級

        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設計的不竭源泉。在創新實踐中,多梯度、多維度地利用非遺元素,挖掘非遺衍生文創產品的產業化潛力與市場化發展路徑,以此提升文化創意的質量,提煉展示中國設計的風格與特色,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增長,是新時代中國設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讓非遺以更新的面貌、更多樣的方式、更迷人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文創產品做得好不好,市場往往會給出一個相對直觀的評價。現在已經有不少產品做到既符合非遺傳承發展規律,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很值得其他相關產品借鑒。”北京聯合大學青年教師楊慧子表示,在打造以非遺元素為基礎的文創產品時,設計師應在深入了解相關非遺項目的前提下進行,可以先向非遺傳承人學習相關技藝,再根據技藝特點進行研發設計。

        “對非遺項目的展示推廣,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非遺項目的‘造血’能力,也可對非遺項目進行反哺。”楊慧子的這一觀點在2022年8月舉辦的“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中得到印證。

        “我們邀請了42位非遺傳承人、32位藝術家設計師和18個設計品牌,共同演繹四時八景的江南文韻,讓傳統手工藝、非遺文創產品以及運用非遺元素的當代設計共同在文人書房等現代生活場景中呈現,并與江南古歌、江南絲竹、江南文學等組成視聽俱佳的立體場景。”該展策展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章莉莉認為,推動“非遺+設計”創新融合,不僅可以讓設計有意趣、有風韻、有高級的美感,更有助于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的連接,起到對非遺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體性保護的效果。章莉莉還認為,目前許多非遺品牌跨界汽車、科技、建筑等多個領域,都有助于讓大眾擴展對非遺的想象力。

        激發動力 助推鄉村振興

        我國廣袤鄉村是非遺植根的土壤,也是非遺施展力量的舞臺。非遺品牌將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融合起來,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運用現代思維,打造富有鄉村特色的產業體系,用老手藝講述新故事,以小物件改變大生態,在引領鄉村文明風尚的同時,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拓寬鄉村發展道路,正成為描繪鄉村新面貌的重要載體。

        青海刺繡是青海民間傳統刺繡的簡稱,包含土族盤繡、湟中堆繡、貴南藏繡、河湟刺繡、蒙古族刺繡等。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階段,青海刺繡凝聚起各民族奮進精神,擔當了重要的產業發展角色。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青海省刺繡行業協會會長蘇曉莉和團隊開設了青繡就業基地和非遺就業工坊,實行“工坊+基地+能人+市場”的就業幫扶措施,形成了“企業+繡娘+貧困戶”的生產銷售經營模式。如今已吸納近140家工坊,年收益總額突破兩億元,長期就業人數近15萬,大大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早期的就業基地和非遺工坊大多以生產加工半成品為主,對于傳統技藝基礎薄弱的村民來說容易學、上手快。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村民們的底子逐漸扎實了,我們打造青繡品牌的步伐又邁進一步,重點是解決刺繡產品相對單一、受眾面相對窄等問題。”蘇曉莉還介紹,目前,青繡聯合高校不斷開發新產品,并借鑒蘇繡、蜀繡、粵繡等特點,融入時尚產業,開發出200多款有現代風格的繡品。“青海青繡數字化總部”也已設立起來,通過“產品研發、技能培訓、展銷數據分析”等多個模塊,為青繡品牌做好科學“畫像”,讓村民更快更準地對接市場。

        土布紡織技藝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芬蘭,現在為人熟知的另一個身份是傳梭博物館館長。經過21年技藝積累、3年場地選擇,鄭芬蘭把從母親手中接過的針線,發展成了一座展示紡梭歷史、鄉土文化、手工技藝的鄉村博物館,一個集市民休閑、游客參觀、研學教育、手藝活化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會客廳。傳梭博物館于2022年5月26日開放,常態展覽面積約1500平方米,作為一座年輕的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鄭芬蘭尋訪村落所獲及他人捐贈的各類紡梭2.2萬余件(組),核心功能則是“傳習”與“造物”,前者有紡織技藝十二道工序演示、完整的傳承譜系以及多種傳統手工技藝作為詮釋;后者聯動新銳力量,開展布與竹、織與宿、食與木等一系列“造物計劃”,充分聚合村民、返鄉創客和手藝人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希望能用非遺品牌轉化鄉村產業,建構起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連接城鄉,讓消費變成一種文化體驗的過程,變成美的享受,留下美好記憶。”鄭芬蘭說。

        引領消費 提煉文化標識

        非遺與所生所長的地域生態和人文環境密不可分,因而具有提煉地方文化標識、促進地方文化消費的先導優勢。近年來,在各類博覽會、展銷會、國際交流活動中,非遺頻頻出圈,引發社會關注。在各類文化產品乃至不同領域的消費品中,非遺元素也成為點睛之筆,引發消費熱潮。究其根本,是非遺點燃了人們對于一方文化的向往與興趣。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媛媛把自己定義為“非遺經紀人”,坦陳自己一直在思考非遺品牌的更多可能性。在李媛媛心中,非遺也可以作為產品包裝、宣傳。幾年間,李媛媛策劃了近60臺非遺展,參與打造的“故宮以東·城市盲盒”數字沉浸式體驗空間成為文商旅融合的破題之作,后者將兔兒爺、扎燕等非遺項目以數字化的手段展示出來,與觀眾互動,結合老字號、文創、景區、服飾等元素共同營造沉浸式體驗的城市文化氛圍。這一探索用文化力量推動區域升維,為業界提供了重要經驗。“我們其實就是把非遺傳承人、非遺品牌進行轉譯、鏈接和再創,把非遺中包含的地域文化知識、理念、審美翻譯給民眾和消費者,進而挖掘出非遺的產業價值,促進文化消費。”李媛媛表示,通過IP提取、玩法賦能、空間激活、情感代入、故事演繹和體驗升級等多種途徑,非遺就能開拓出文旅新場景,打通文化消費的“最后一公里”。

        “我們本著藝術品實用化、實用品藝術化的宗旨,將傳統的非遺元素融入當代生活,創作了內畫藝術酒、內畫茶具、內畫酒具、內畫辦公文具等等150多個新品種,并與企業合作推出內畫定制服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國家級非遺項目衡水內畫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自勇在做好衡水內畫技藝傳承的基礎之上,創立了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衡水習三內畫藝術有限公司、衡水內畫非遺工坊等品牌,不僅實現了經濟轉化,還先后培養了4000多名內畫從業人員,為行業發展輸出了大批人才,讓衡水內畫參與了更多生活場景、適應了更新市場需求,帶動了更多文化消費,促進了周邊地區和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報記者 王 彬 實習記者 王添藝)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18videosex性加拿大|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北条麻妃作品在线观看|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69av在线视频| 大片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最新在线黄色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8| 亚洲欧美第一页|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午夜观看| 国产三级小视频| 国产h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巨大挺进她的花茎|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黄色软件视频在线观看|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日本花心黑人hd捆绑|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bt| 免费理论片51人人看电影|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