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試點先行 紅色旅游創新突破
本報記者 趙騰澤
七一臨近,紅色旅游日漸升溫,特別是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公布的10家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這些單位紅色資源富集、市場基礎較好,初步形成了“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集聚效應。自2022年12月公布以來,各試點單位有序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建設,規劃引領、項目破題、突破瓶頸,正逐步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有效帶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擦亮底色 打造品牌
試點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持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擦亮紅色底色,高質量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
臨近七一,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的游客日益增多,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影像資料,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體驗革命戰爭年代里紅軍戰士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自2019年落成開放以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累計接待游客770余萬人次,提供講解服務6萬余場次。“我們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持續提升紀念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各地黨員干部紛紛前來緬懷先烈,了解長征歷史,并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以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為核心,全州正著力構建“一心、兩帶、六核”的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格局。如圍繞湘江戰役的紅色記憶故事主題,將紅色文化傳承、濱水休閑游憩與青山綠水有機結合,打造一條講述紅色文化、紅色故事、紅色歷史的湘江紅色記憶旅游帶;圍繞“重走紅軍長征路”主題,將湘江戰役紅軍長征途經線路與湘桂古道有機結合,打造一條涵蓋研學教育、戶外運動的湘桂古道紅色體驗旅游帶,做強紅色旅游品牌,推動紅色旅游與文化、鄉村振興、工業等融合發展。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是全國有名的“將軍縣”,這里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3支紅軍主力部隊,誕生了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留存下來一批革命舊址,紅色資源十分富集。
為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紅安正深化保護開發,努力在健全紅色文化傳承體系方面實現新突破。包括實施紅色資源保護工程,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研;創建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精品課程;打造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不斷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外,還有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傳承發揚太行精神,發展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展示偉人風范,講好紅色故事;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傳承“古田會議”紅色基因,融合客家文化、生態資源等,各地正在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帶動作用,持續叫響紅色旅游品牌。
業態融合 拓寬產業
依托富集的紅色資源,各地也在積極加強頂層設計,豐富產品體系, “紅色旅游+各種業態”融合發展步穩蹄疾。
延安1938文化街區、延安紅街等街區熱鬧非凡,《延安延安》《延安保育院》等紅色旅游演藝層出不窮,延安城市IP、紫砂傳奇等文創品牌豐富多樣……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積極推進紅色旅游與多業態融合發展,為試點建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寶塔區著力圍繞“紅色旅游+研學教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價值,創新研學旅游產品體系,做大做強研學旅行體驗基地;圍繞“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把民宿、鄉村景觀、農家生活體驗等與紅色旅游有效結合;圍繞“紅色旅游+文化創意”,以《延安保育院》為樣板,創新開發紅色旅游演藝;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形成土特產系列、手工藝品系列、文化藝術品系列、軍事主題系列四大類文創商品;圍繞“紅色旅游+數字技術”,以《飛躍延安》為樣板,推出一批紅色旅游體驗項目等,進一步提高寶塔區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品牌影響力。
山東省臨沂市則推動革命老區“紅綠相映”,確立了“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接藍、古今輝映”的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研學旅游“紅線”、壯大生態旅游“綠線”、啟動水上旅游“藍線”、創新文化旅游“古線”,推動紅色旅游與各種業態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據了解,臨沂市還將推動打造“紅色旅游+農業”,構建“沂蒙鄉愁”民宿品牌體系,建設紅色旅游引領下的鄉村振興示范點;“紅色旅游+康養”,整合溫泉度假重點項目;“紅色旅游+體育”,以蒙山為中心區域,完善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體育文化中心等,不斷拓展紅色旅游產業鏈。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建設大運河“百里畫廊”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帶,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打造以“井岡山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旅游產品鏈條,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不斷擦亮“28年紅旗不倒”辨識度……紅色旅游與各種業態融合發展的實踐正在各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高位推動 創新發展
文化和旅游部也正高位推動,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持續跟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工作。
去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舉辦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線上培訓班,專題教學剖析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趨勢和導向等,有關地區分享了關于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加快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會繼續在資金利用、項目建設、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產品建設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根據各地建設情況,適時組織觀摩交流會,推廣先進經驗,助力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對此,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若山認為,各地可以堅持保護優先,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優化供給體系,增強紅色旅游發展動能完善支撐體系,優化紅色旅游發展環境。各試點單位要發揮好標桿示范和帶動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推動當地紅色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徑,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助力形成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
“各地可以搭建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融資平臺,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與流動。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創新鄉村文旅業態,形成‘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城市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說,可以完善紅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全產業鏈,推動文化、旅游、農業、教育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出一條革命老區后發趕超、高質量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