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共識 謀開放 釋活力——解碼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和風送爽,天高云淡,北國春城喜迎各界賓朋。8月27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長春落下帷幕。過去五天,來自東北亞、歐美、“一帶一路”沿線等42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家企業匯聚中國東北,尋找機遇,拓展合作。
共享發展成果,打造共贏典范。與會各國友人聚焦區域經貿往來、現代裝備與新能源產業、數字生活等領域深入交流,這一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并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全方位展示中國的開放機遇和成果。與會政商人士認為,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地區合作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凝聚合作共識共享發展成果
東北亞的目光再一次投向長春,來自東北亞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商代表遠道而來。博覽會期間,不論是各類高層論壇,還是經貿會議、展館現場,不論是會場發言,還是會中交流、會外采訪,“合作”是最為突出的主題。
“蒙方將本著互利共贏的理念進一步發展與東北亞各國的關系,愿與各方一道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在23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十二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上,蒙古國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部長呼日勒巴特爾說。
論壇上,俄羅斯副總理切爾內申科表示,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長期的友誼和伙伴關系基礎上的,“今天我們的合作再創新高,兩國企業面臨著無限的機遇。”
借助展會平臺,凝聚合作共識。日本島根縣帶來了東北亞青年交流活動項目,韓國濟州道面向各國客商推介綠色氫氣生產技術,蒙古國中央省介紹自身畜牧養殖的優勢,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尋求物流和農業等項目的合作伙伴……“我們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沒有合作與配合是不可能解決的。”韓國駐沈陽總領事崔喜悳說。
合作共識背后,是東北亞地區經貿領域的累累碩果。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全球經濟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東北亞區域貿易規模始終保持增長。2022年,中國與東北亞五國貿易額共計9232億美元,同比增長3.8%,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占比不斷提高,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東北亞各國的投資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與東北亞五國累計雙向投資金額超過2570億美元,基礎設施、農業、制造業等傳統產業投資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并逐步拓展至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
“東北亞各國形成了密切的產業鏈、供應鏈關系,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吳昊說。眾多與會政商人士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區域合作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新市場、新動能,加強區域合作具備有利條件和難得機遇。
加速開放的東北吸引世界目光
中國東北地處東北亞中心,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明顯。“東北亞博覽會讓我們看到,中國東北正在加速開放。”韓國醫藥器械企業大韓藥品董事長李潤宇說。
這家韓國“老字號”企業以前把目光放在中國沿海地區,通過這次展會,企業了解到吉林擁有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這一高端開放平臺。“‘連軸轉’參加了好多活動,就是希望與吉林和東北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李潤宇說。
前來參會的俄羅斯搜索引擎運營商Yandex公司亞太區項目總監埃戈爾·安德烈夫也十分繁忙,與長春的工業制造企業深入洽談,拓展商務合作。
跟李潤宇、安德烈夫一樣,不少參加東北亞博覽會的外企代表,對以吉林為代表的東北地區開放新氣象感到“眼前一亮”:平臺層次提高、交通基礎便利、營商環境優良、新興產業繁榮、消費市場廣闊……
近年來,東北地區崛起一批開發開放平臺,擁有遼寧、黑龍江2個自貿試驗區,長春、大連、哈爾濱3個國家級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
東北地區外貿數據也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外貿出口實現281.4億元,同比增長25.3%。
東北還成為各國政商推介自身的舞臺。博覽會期間舉辦的第三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現場,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政府副主席普羅科普丘克抓住每一次發言交流機會,大力推介將于9月舉辦的中俄特色農產品博覽會,“我們誠摯邀請中國以及各國制造商、進口商朋友前來參會。”
眾多與會客商認為,東北正在成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形成點狀、線狀、面狀的分層級開放發展格局,投資吸引力持續提升。
“一帶一路”為東北注入發展新動能
巴基斯坦的傳統工藝品,泰國的特色農產品,印度的地毯和圍巾,捷克的水晶制品……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一帶一路”國家展區吸引了大量參觀者。
追隨“一帶一路”倡議,來自土耳其的客商阿迪已經在中國經商五年。他熱情地向大家推介來自土耳其的羊毛制品。“東北冬天很冷,我的羊毛圍巾很受歡迎。”阿迪一邊說一邊忙,展位前生意紅火。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78.2%,對非洲、拉丁美洲國家出口分別增長39.6%、48.6%。“‘一帶一路’讓貿易更便利,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阿迪說。
貿易前景好,投資機遇多。東北地區是我國傳統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近年來在綠色能源、軌道交通制造等領域深化發展,眾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客商看到了商機。
作為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一帶一路”國家商協會吉林行活動吸引了來自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等13個國家的商協會及政府機構代表前來,在農業、能源等領域謀求合作。
東北老工業基地也積極“走出去”尋求合作機遇。今年以來,吉林省先后派出多個代表團,組織企業赴新馬泰、韓國、印尼、越南等地,簽署貿易訂單38.87億元。
“長滿歐”“長琿歐”“遼蒙歐”等始發于中國東北、駛向歐洲的中歐班列,也助力東北連接世界。通過中歐班列,寶馬、奧迪等德國汽車零部件從歐洲發運到東北,東北地區生產的汽車、機電產品運送至歐洲,老工業基地參與全球經濟的程度不斷提高。
蒙古國、韓國、日本等政商代表和專家學者看到了“一帶一路”帶來的投資合作機遇,紛紛表示希望更深入參與其中。呼日勒巴特爾說:“我們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農業、畜牧業及可再生能源領域,努力吸引投資。”
許多參會者認為,東北亞博覽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開放發展的活力,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對中國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定。
(新華社長春8月27日電 記者姚湜、段續、金津秀)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8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