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擴大消費①】農村市場潛力大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圍繞6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力求促消費舉措長短兼顧、務實有效。如何促進重點消費領域提質增效,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本報即日起推出“多措并舉擴大消費”系列報道。
打造“金”字招牌
八月的寧夏山川生機盎然,瓜果飄香。脆甜的香山硒砂瓜、鮮艷的中寧枸杞、早熟的西吉馬鈴薯等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寧夏“旱而有水”,光照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因此農產品特色足、品質佳?!昂脰|西要做出好品牌”。目前,寧夏已培育鹽池灘羊等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13個。同時,著力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特色產品品牌”共同發展的格局,持續提升寧夏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在吳忠市同心縣田老莊鄉,同心紅蔥長勢喜人。紅蔥味道辛辣、品質佳,被稱為“羊肉伴侶”,深受消費者喜愛,被納入2020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目前種植面積4萬多畝。正常年份,同心紅蔥畝均凈利潤6000多元,是助力當地農民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
“品牌是商品的‘護身符’和‘通行證’。為提升同心紅蔥品質、保護品牌,我們建成并運行紅蔥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消費者輸入追溯碼后,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直播監控等清楚直觀地了解產品情況?!睂幭氖シ灏倌贽r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曉峰說。
同心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心縣成立了紅蔥產業聯盟,加大線上宣傳力度,提升品牌曝光度,拓寬銷售渠道。近年來,同心紅蔥銷往廣州、義烏等地,銷量逐年上升,實現優質優價,堅定了當地以品牌開拓大市場的決心。
同心紅蔥是寧夏培育農業品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夏農業農村廳多措并舉打造農業品牌。一是堅持以品牌強農戰略為引領,政府主打區域公用品牌,鼓勵支持企業主打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二是建立農業、工信、商務等部門多方參與的高效運行工作機制,精準發力,推動形成品牌農業發展格局;三是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全鏈條協同發力的品牌培育體系,不斷夯實品牌發展基石。與此同時,大力組織特色優質農產品參加會展,提升寧夏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目前,寧夏已培育認定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574個,54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初步形成品牌矩陣。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寧夏計劃每年培育2個至3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農業企業品牌,到2027年,做優5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經濟日報記者 拓兆兵)
做好“特”字文章
野炊、露營、采摘、露天電影……要說消暑納涼好去處,湖北省老河口市酂陽街道王府洲在這個夏天“火”了一把。“夏天,這里的傍晚特別美,我經常約朋友來拍晚霞。”攝影愛好者李文斌說。
王府洲是漢江流經老河口境內時形成的沖積沙洲,素有“千里漢江第一洲”之稱。近年來,老河口市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協調發展——八一村的月季、府洲村的果蔬、晨光村的百竹、太山村的金桂一起享譽周邊。
王府洲四村聯合黨委書記肖道波表示,今年通過組織青年聯誼會、篝火晚會等各類活動,聚集了村子的人氣,也提升了名氣。
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評判標準是流量變留量,在“特”字上做文章是破圈出圈的發力點。近年來,湖北依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打造了一批優勢品牌和“打卡地”。截至目前,湖北已創建4個國家級休閑農業重點縣、10個“中國美麗田園”和64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特別是今年以來,湖北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占全省旅游的一半以上。鄉村休閑旅游已成為農民增收、鄉村增美、百姓增樂的有效途徑。
以老河口為例,其根據季節變遷推出特色風景賞花路線,結合農時農事推出研學體驗,依托本地特色農產品開發水果季采摘游,策劃群眾性文化活動點燃鄉村夜經濟,同時,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積極推動“一帶兩片三線”各村打造示范點、建設示范片,因地制宜開展村莊建設,依托產業發展與鏈式聯動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今年上半年,老河口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實現收入超6億元,帶動3500余名脫貧群眾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我們將堅持全域理念,連片發展、鏈式規劃、整體推進。著力打造一村一文化、一村一鄉愁、一村一美景,在推動鄉村旅游高效高質量發展基礎上,不斷發展夜經濟、沉浸式旅游等新業態?!崩虾涌谑形瘯洸茏娼鹫f。(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轉動“綠”色車輪
“購車有補貼、使用成本也不高,農村道路條件也越來越好,家門口不遠處就有充電樁,很方便?!苯衲昴瓿?,貴州省龍里縣龍山鎮龍山社區居民張鳳祥換掉了使用多年的燃油車,新購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
如今,穿行在貴州的村村寨寨,不時會看到懸掛綠色車牌的新能源汽車。近年來,貴州加大支持力度,持續完善配套設施,使得新能源汽車成為越來越多農村家庭的交通工具。
“相信隨著配套設施的持續完善,會有更多的村民購置新能源汽車?!饼埳缴鐓^黨支部書記余志明說。
充電焦慮一度是影響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重要因素。2021年,貴州提出了建設“縣城充電總站+集鎮充電分站+村居充電樁”三級充電服務板塊的思路,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覆蓋農村。同時,積極在縣城客運站、鄉鎮客運中心、鄉村客運招呼站、交郵融合郵政快遞網點等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目前,貴州正全力推動打造全省統一的智能充電服務平臺,推進“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和應用,加快實現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進一步打通農民群眾綠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來自貴州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貴州已有985個鄉(鎮)建設有充電設施,覆蓋率近九成。貴州電網公司產業部投資科經理趙勇歡告訴記者,貴州將在今年內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鄉鎮全覆蓋,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充電保障將得到進一步夯實。
去年印發的《貴州省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明確了要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提出了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今年年初出臺的《貴州省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具體舉措,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出支持政策,充分挖掘縣、鄉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引導農村居民綠色出行。 (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