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 帶動世界旅游業復蘇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國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指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成立系列活動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辦。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26個國家的58個海內外城市作為創始會員加入聯盟。
城市驅動 為旅游復蘇注入信心
自今年初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宣布第一批和第二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名單以來,出境旅游呈現有序復蘇的良好態勢。近日,中國發布了第三批恢復出境團隊游有關國家和地區名單,出境團隊游國家和地區已增至138個。截至目前,中國政府與15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的144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和旅游領域合作文件。
“絲綢之路已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我堅信絲綢之路可以助力伊朗旅游業騰飛。”伊朗文化遺產、旅游和手工業部副部長沙勒巴菲揚高度贊揚成立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的倡議。他指出,通過制定合適的政策來深挖旅游潛力,可以激發成員國的經濟活力。伊朗已做好準備主辦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首屆活動,并將由塞姆南作為首屆輪值主辦城市。
城市是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關鍵力量。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少玄表示:“依托城市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等聯通網絡,加深城市之間投資、消費、信息、人員等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題中之義和關鍵抓手。”
“城市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支點,也是絲綢之路旅游合作的核心主體。”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萬鋌認為,聯盟將加強“一帶一路”文旅深度融合,以旅游合作促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以人文交流深化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開啟絲綢之路旅游城市合作新篇章。
“當前,傳統旅游目的地正面臨市場飽和的問題,游客對新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日益增長。”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巴西前旅游部長盧梅茲指出,今后,絲綢之路城市等新的全球旅游線路一旦緊密連接起來,將成為真正的全球化旅游發展產品。
多邊合作 為城市聯盟建言獻策
將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成立儀式選在景德鎮別具深意。景德鎮是國際瓷都、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貨源地,自古以來就是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
作為聯盟首屆主席會員城市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委書記劉鋒坦言:“景德鎮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與聯盟其他會員城市一道,譜寫國際城市合作與發展的新篇章。”
各國嘉賓深入走訪了景德鎮的多個景區。在高嶺中國村,嘉賓通過沉浸式觀看大唐茶市實景演出,品浮梁茶,了解源遠流長的浮梁茶歷史文化。在第一次來到景德鎮的約旦佩特拉市市長蘇萊曼·法拉賈特看來:“品嘗著當地的紅茶,站在與茶園融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筑上,俯瞰浮梁茶海,實在是絕佳的享受。”
約旦是中東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和約旦相關項目的不斷推進和落實,約旦和中國的關系正成為互利共贏關系的典范。蘇萊曼·法拉賈特表示,在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過程中,應該平衡好社區與景區的關系,確保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高嶺中國村就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
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嘉賓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從新石器時代的陶瓷一路參觀到當代的瓷器,除了感受歷史長河的變遷外,同時欣賞中國瓷器技術的更迭革新,了解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淀。
“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曾攜帶陶瓷、絲綢等工藝品到達津巴布韋。”津巴布韋駐華大使馬丁·切東多告訴記者,津巴布韋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對中國游客以及絲路沿線國家的游客很有吸引力,希望以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成立為契機,為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旅游合作提供新可能。
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也表示,中國一直是南非重要的旅游和貿易市場,南非將繼續推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合作,重點打造深度主題游和定制精品游。(本報記者 劉源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