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要和從未見過面的網友再婚” 老年人線上交友相親屢屢被騙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鄭婷
“我媽要和從未見過面的網友再婚!他們是去年年底通過一個相親交友群認識的,至今未見過面,甚至連視頻都沒有打過。”江蘇南京的鐘女士最近正為母親的“婚事”發愁——母親不僅執意要與對方結婚,還以理財賺錢為由,悄悄給對方轉賬了350萬元。
發現轉賬后,鐘女士立即報了警,警方按照男子提供給鐘女士母親的信息,未能查到該男子。“而我媽仍執迷不悟,認為我攪黃了她的婚事,把我趕出了家門。”鐘女士說。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社交平臺存在大量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戀”為主題的賬號和群組,人數多的群里往往有幾百人,里面發言活躍,互交好友頻繁。而老年人因線上交友、網戀上當受騙的事例也屢屢發生。
受訪專家認為,失落、孤寂是許多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他們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與人交流,網絡提供了平臺,但老年人大多警惕性不高,加上線上交友群審核機制較為粗糙,容易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家庭、社會、平臺、政府部門等應共同發力,幫助老年人提高科技素養、保護個人信息、勸導謹慎交友,維護其合法權益。
交友群組比比皆是
好友申請絡繹不絕
鐘女士告訴記者,其母親在相親交友群認識對方后,對方加了母親為好友,每天噓寒問暖,母親漸生愛意,對該男子無比信任。而包括鐘女士在內,親友對這場網戀都不看好,在勸阻過程中,母親與大家都鬧翻了。
直到母親向對方轉賬350萬元,鐘女士才下定決心報警。“現在,我媽因聯系不上對方,自己也開始著急了,意識到可能被騙了。”鐘女士說。
記者發現,類似鐘女士母親加入的老年人相親交友群比比皆是。在社交平臺上,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戀”“老年人相親”“黃昏戀”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頁面會跳轉出大量“50后60后交友群”“中老年單身交友圈”等群組,其內容主要為群介紹、群友征婚個人信息介紹等。在結尾會留下二維碼或聯系方式。
記者經受訪者推薦,進入一個老年人交友群。群里要求群友昵稱統一為“姓名+出生年份+婚戀狀況+籍貫”。記者進入群聊后,便有許多網友通過群聊申請添加好友。之后記者又陸陸續續加了幾個類似的群,發現都可以輕松添加,而且總會在第一時間收到許多群友的好友申請。
這些主動申請加好友的人,通過其個人介紹和照片可以簡單總結為兩類:如果是中老年男士進群,那么主動添加好友的大多是膚白貌美秀麗端莊的女士;如果是中老年女士進群,那么主動添加為好友的大多是成熟穩重帥氣的男士。而且上來打招呼的方式基本如出一轍。有時,平臺還會發來風險提示,如“該用戶近期添加好友頻繁”“對方賬號存在詐騙風險,請警惕”等。
某老年人單身交友群管理員王女士向記者介紹,建這個群是想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尋找老伴的平臺,也有不少群友反饋“牽手成功”,但是進群的確實各色人等都有,也有群友反映說遇到了騙子,自己也沒法辨別篩選,只能通過群公告提醒各位群友注意風險。
相親對象誘導充值
搭訕背后套路滿滿
記者發現,除了老年人相親交友群,各類相親交友軟件和小程序也層出不窮,里面不乏老年人的身影。
采訪中,湖南懷化的張女士和河北唐山的王女士向記者反映:家中老人在一款名為“呼×”的相親交友軟件中充值,張女士的父親一個月內充值了1000多元,王女士的父親最多一日內就充值了700余元,懷疑存在誘導充值問題。
據記者調查發現,此款軟件提供視頻相親、視頻通話、語音交友、同城交友等功能。平臺每天會有上千場“紅娘”(類似于主持人)牽線直播相親,網友可以進入觀看。但進入直播間如果不進行消費,“紅娘”會直接踢人,相親對象也會不斷要求網友贈送“禮物”,而“禮物”需要充值兌換平臺內“金幣”購買。
記者注冊后發現,該交友軟件會主動推送給新用戶許多女性網友,然后這些女性網友會借著相親交友的名義讓充值或者送禮物,不然就不能繼續聊天或者視頻。
湖北武漢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這類交友軟件太多了,各種誘導充值,里邊的許多賬號都是托兒甚至是機器人,聊上幾句就要充值或者送禮物。她對于這類交友軟件可謂深惡痛絕,因為其父親在這類軟件上充值了不少錢,“雖然沒有細算,幾萬元是擋不住的”。
原來,兩個月前的一次家庭聚會,劉女士拿著父親的手機去結賬時,意外發現父親的賬單里有大量的付款記錄,收款方為交友軟件,而且不是同一款。
劉女士打開這些軟件給記者看:她都是以老齡男性身份注冊的,注冊后立刻會有10余個女性會員來打招呼或送禮物,然后說一些關心的話,甚至曖昧的話。如果主動回復,一些女性會員還會說些性暗示的話語,甚至暗示可以私下見面,但前提是要送禮物,以證明男方的經濟實力。
“我發現這些女性會員大多時候是沒話找話,甚至還發一些性感照片,并暗示想要進一步發展就要送禮物,嚴重懷疑這些都是平臺的托兒或者以騙禮物為目的的用戶。”劉女士說。
之后,劉女士有空就會查看一下父親的付款記錄,發現父親的充值次數越來越頻繁,數額也越來越大,甚至還加了一位平臺上認識的女士的社交賬號,不時給其轉賬52元、99元等金額。通過聊天記錄可以看到,每次轉賬都是對方要買吃的或喝的。
“以各種方式索要禮物甚至金錢,到底是交友還是騙錢?平臺有沒有履行監督管理的責任?”劉女士說,她也咨詢過交友軟件的客服,不僅沒得到有用的回復,交流過程中,最后一句“祝你們在我們平臺上消費愉快”深深傷害了她。
“感覺受到了嘲諷,這種交友軟件相關部門該出手管管了。”劉女士氣憤地說。
記者采訪發現,許多老年人都能輕易接觸到這類軟件,在許多網站、社交App上都可以看到交友相親類App的廣告,有些甚至點擊廣告就進入下載頁面,加之注冊簡單,不明所以的老年人很容易落入不良交友軟件的陷阱。
對此,北京中征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曉陽認為,當下各類相親交友軟件充斥網絡世界,老年人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可能一次觸屏就不小心安裝了這些軟件,這增加了老年人被欺騙的風險。對于此類相親交友群和交友軟件要加強監管,平臺要盡到自己的監管責任,暢通舉報處罰機制,及時作出風險提示。相關部門也應加大打擊力度,嚴肅查處。
詐騙手段不斷翻新
層層套路忽悠老人
不僅僅是專門的相親交友群和App暗藏風險,老年人在上網娛樂時,還經常被各種名目的交友所套路,被騙時有發生。
四川成都的徐女士剛過57歲生日,她早年與丈夫離異,獨自撫養孩子長大。孩子成家后徐女士不愿和孩子同住,一直生活在老家。閑來無事的徐女士喜歡隨手記錄下生活,然后制作成短視頻發布到平臺上打發時間。
一天,徐女士發了一條自己飯后散步的視頻,一條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因為留言的人IP地址顯示是香港,留言內容是:“很有氣質,能否交個朋友?”已經很少受到夸獎的徐女士留意了該用戶,發現該用戶也發了很多短視頻,從短視頻上看是個成熟穩重又多金的男士。
對于網絡交友徐女士本來是排斥的,因為她已經遭遇過兩次欺騙。可架不住對方的熱情,聊了兩三個月,每天都是分享各自的生活、心情,徐女士的警惕性逐漸降了下來。
一次相談甚歡后,對方提到,其正在幫助一家上市公司數據擴容,借此進行無風險高利率的投資,并轉發來一個投資平臺。徐女士立即警覺起來,但對方沒有邀請她投資,而是稱自己太忙不方便操作,請徐女士代為操作,并留下了賬號和密碼。
之后的一段時間,徐女士每天與對方頻繁交流,感情快速升溫。在對方指示下操作賬戶,看到賬戶里的金額直線上漲。沒有抵住金錢誘惑、在對方包賺的承諾下,徐女士徹底放下戒備,分批次投資了12萬元。
直到接到反詐中心打來的電話,徐女士才意識到可能被騙。她立刻登錄平臺準備全部提現,卻看到了這樣的提示:“您的賬號涉嫌非法獲取我司利益,已上報高層處理,現已臨時凍結您的賬戶。”徐女士立刻聯系對方,發現其賬號已注銷。
“以為交了個貼心人,沒想被騙走了養老錢。報案后我連站都站不穩,是被攙扶著回家的。”徐女士回憶說。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森說,許多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與人交流,在這種狀況下,不法分子很容易乘虛而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婚戀交友詐騙手段與形式愈加復雜,而老年人的知識結構、信息獲取明顯滯后,加之與社會接觸逐漸減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察覺,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
欺詐被騙可以撤銷
凈化老年交友環境
家中老人被騙該怎么辦?
“家屬應當及時報警,并根據欺騙內容和欺騙程度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楊森說,根據民法典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當老人網上交友、相親被對方以欺詐手段騙取財物,按照此規定可以收集好聊天記錄、網上支付等有效證據,訴請法院撤銷老人因受欺詐而作出的贈予行為。如果情節嚴重且造成損失過高,涉嫌刑事犯罪的,還應當由司法機關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責任。
刑法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在孫曉陽看來,老年人是需要被關愛的群體,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很多老年人可能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子女更應當多陪陪老人,耐心了解老人內心的需求,并有意識地將新近發生的涉老詐騙案例告訴他們,增強防范意識,筑起安全防線。
楊森認為,社會層面需要設計、開發更好、更人性化的老年活動中心等場域,促進老年人關懷領域的發展。新聞媒體、影視作品需加強這方面題材的宣傳,通過文化傳媒的方式軟性教育老年人。
“要加強監管,壓實平臺責任,凈化網絡空間。”孫曉陽說,基層應定期開展針對性反詐宣傳,提升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也可以通過一些合法合規的婚戀公司,幫助有需要的老年人交友、相親,回應老年人的關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