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不斷提升制種水平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黃漢鑫
近日,重慶市潼南區太安鎮科光種苗中心里,100多畝蔬菜種苗長勢喜人。
“這里有200多個蔬菜品種,每年培育的種苗超過1000萬株。”重慶市蔬菜產業體系渝西試驗站站長劉斌告訴記者。
潼南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農業大區,蔬菜、油菜、檸檬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重慶第一。近年來,潼南通過構建規模化、協同化、智能化的現代育種體系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著力打造西部地區種業高地。包括科光種苗中心在內的一批雜交制種和育苗基地,正通過完善引種、篩選、繁育、推廣機制破解蔬菜產業發展瓶頸。
“從種植大區向制種大區轉變,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劉斌介紹,潼南瞄準種源安全和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已向國家種質資源庫上交了100多份古老、珍稀、特有、名優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植物等種質資源,其中約一半為蔬菜類種質資源。潼南還與重慶市農科院、西南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育種聯合體,引進培育種業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和龍頭企業,構建院校地企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生態,開發種子區塊鏈溯源等10大智慧系統和大數據平臺,不斷提升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制種規模和制種水平。目前已建成1000余畝蔬菜制種基地,向全市和川滇等鄰近省份推廣優質蔬菜新品種超過20萬畝。
“通過良種無病毒三級繁育和充分的氣候條件區域性實驗,潼南檸檬脫毒育苗繁育中心每年能為全區32萬畝檸檬種植園提供200萬株檸檬脫毒良種接穗。潼南還將長江特有的經濟魚類納入特色種業,培育出更適合川菜烹飪方式的花鰱種類。”潼南區一家農業科技投資公司的負責人敬博介紹,隨著制種技術的提升,潼南引育的農產品不僅能實現更抗病、更高產,還能夠通過“訂單式”引育,更好地適應不同種養環境,對接不同消費市場的需求。
潼南是全國油菜制種大區,本地培育的油菜品種“慶油8號”將菜籽的含油量從30%左右提高至50%以上。“通過制種,潼南油菜不僅實現了‘兩碗菜籽榨一碗油’,還實現了種植周期縮短、開花時間更早和花期更加可控,油菜花的花色也從單一的金黃色增加至8種不同顏色。”敬博說。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2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