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資陽:構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生態圈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蔣叔,最近身體怎么樣?”午飯后,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蓮花街道觀音閣社區的73歲老人蔣宣朝家的敲門聲響起,一開門就傳來了熟悉親切的問候。
“好鄰居又來啦,快來屋里頭坐!”蔣宣朝趕緊把客人請進門,拉起了家常。
蔣宣朝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可因為有一群“好鄰居”,他的生活并不孤單。
2015年12月,資陽市文明辦整合部門力量及公益資源,牽頭成立學雷鋒“紅細胞”志愿服務聯盟。“紅細胞”聯盟迅速壯大,目前已有131個成員單位,帶動全市注冊志愿者近40萬人,匯聚起“創建文明城市,建設有愛之城”的強大力量。
2023年以來,資陽市整合資源,實施“紅細胞·助老好鄰居”“紅細胞·童伴好鄰居”“紅細胞·便民好鄰居”“紅細胞·電力好鄰居”等十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行動,延伸行業服務觸角,回應群眾急難愁盼,構建了部門、社區、社會聯動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生態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全城唱響了“有愛資陽”合奏曲。
蔣宣朝所在的觀音閣社區常住人口4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38%。針對轄區老年人多、家政服務難、文化活動少等問題,“好鄰居”鉚足了勁兒給老人們提供就近就便的“一攬子”服務:免費理發、健康義診、測量血壓、打掃衛生、疏通管道……“好鄰居”把真切關心落到細微行動處,贏得了老人們的贊許。
值得一提的是,“好鄰居”對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實行“每天敲門”服務,或是探訪聊天,或是打掃衛生,通過每天敲門問詢,掌握老人身體和生活狀況,建立起“社區指導、子女盡責、網格參與”的助老服務機制,實現空巢老人關愛全覆蓋。
“每周四上午,‘健康好鄰居’志愿者在社區開展義診活動,讓老人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專業醫療服務,了解自身健康情況,學習健康常識,獲得居家用藥指導。”觀音閣社區副書記劉學英說。
在資陽市雁江區寶蓮街道拱城社區,“童伴之家”則為孩子們在課后和假期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去處。在這里,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童伴好鄰居”母親般的溫暖。
記者在“童伴之家”看到,活動室寬敞明亮,書架上陳列著各類趣味讀物,各類玩具整齊排列,展示墻上貼滿了孩子們的活動照片和手工作品,還有大家寫下的微心愿字條。“童伴好鄰居”志愿者夏忠越說,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成長足跡”。
“我們全天開放,給轄區的孩子們提供親情陪伴、心理教育、安全自護教育等服務,每周四、周五舉辦各種主題活動,暑假還會開設公益夏令營。”夏忠越說,志愿者會定期上門走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等情況,便于針對性地開展活動。
一抹志愿紅,一眾好鄰居。數十萬“紅細胞·好鄰居”活躍在資陽全城,他們通過點滴善舉匯聚成涓涓暖流,詮釋著一座城市的大愛,同時也在志愿服務中收獲著滿滿的成就感。劉學英說:“在服務鄰居的過程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被需要’,我們會一直做下去,為老百姓做好服務,當好‘好鄰居’。”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0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