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回應影視產業發展法治需求
全方位司法保護守住創新“生命線”
人民法院回應影視產業發展法治需求
□ 本報記者 張昊
近年來,影視行業快速發展,形成規模產業并衍生出許多新業態,一些地區以影視產業作為區域發展新“增長極”,為社會、經濟、文化注入新活力。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涉電影知識產權案件相關情況顯示,2013年至2022年,全國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涉電影作品知識產權案件共計1.16萬件。影視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近5年,涉電影作品案件年均增長7.46%,高于同期普通民事案件4.73%。
影視產業鏈及其新業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需求?人民法院面對案件數量與法治需求的增長,如何以法治力量保護創新、促進影視產業高速發展?《法治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深耕知產保護領域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市松江區已經聚集了7700余家影視企業,影視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在松江基本形成。”松江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唐震向記者介紹道。
2021年2月,上海市明確松江新城作為影視傳媒特色功能承載地。此后,“構筑影視文化產業集群”“影視全產業鏈發展”等關鍵詞成了松江地區的特色,也讓松江法院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影視產業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需求。
“影視產業涉訟情況表明,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需求覆蓋了影視全產業鏈,涉及作品改編、視聽作品制作等諸多環節,實踐中問題多、法律適用難,企業的合規經營面臨挑戰與風險。”唐震舉例說,如中小文化制作企業認為作品創意容易被剽竊,新媒體公司反映短視頻等作品侵權與否的邊界難把握等情況,亟須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指導和規范。
近年來,一些地區借助影視產業促進區域發展。湖南省長沙市打造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在短短3年時間里,園區內聚集數千家視頻文創類企業,文化與科技相融合,催生出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
為讓“網紅”變“長紅”,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組建專門審判團隊,自2021年9月1日起收案受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知識產權案件,截至今年11月13日,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414件,審結3091件。
今年3月,開福區法院馬欄山人民法庭掛牌成立。馬欄山法庭庭長吳宏介紹說,視頻文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新競爭行為、新經濟模式層出不窮,行業、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也日益凸顯。馬欄山法庭深耕知產保護領域,全力保護創新“生命線”。
主動延伸審判職能
今年6月,松江法院發布了轄區內涉影視產業審判白皮書(2021—2023),其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影視產業傳統知識產權侵權仍占多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約占著作權糾紛案件的40%。
唐震分析認為,從知識產權應用前端來看,一些影視企業知識產權應用的意識還相對薄弱,缺乏對知識產權成果最大化利用的市場規劃;從知識產權保護后端來看,有的影視企業不注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有的影視企業不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障,持續優化創新環境,今年6月,松江法院會同區文化和旅游局、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上海市廣播影視制作業行業協會等4家單位成立了“影視產業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松江)基地”,圍繞激勵知識產權前端應用與強化知識產權后端保護的目標,通過審判職能的前后端延伸,回應影視企業有關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的需求。
針對當前涉電影知識產權糾紛的特點和成因,近日,最高法做深做實能動司法,運用法治方式參與社會治理,發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司法建議書》。
最高法提出4項建議,包括在法治軌道上加快實現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倡導并踐行鼓勵創新創作的行業慣例;強化版權意識,嚴格實施著作權法,加強電影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保護;善用技術措施,創新許可機制,從源頭上減少侵權行為發生;在電影作品的傳播中,積極廣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等內容。
“隨著真人演員與虛擬形象結合或虛擬數字人以演員身份出現在影視行業,虛擬數字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逐漸顯現。隨著AIGC(人工智能生成)被廣泛運用于劇本創作、影視動畫、特效制作以及ChatGPT的‘出圈’,影視行業侵權風險增大。”松江法院商事審判庭法官楊名說,對于法官而言,也要積極應對新技術帶來新課題,加快研究新類型知識產權問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提供多元解紛路徑
今年6月,馬欄山法庭收到湖南某傳媒公司遞交的起訴材料,主張被告某視頻平臺侵害其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被告承擔民事責任。
審查訴訟材料后,馬欄山法庭即委派知識產權訴源治理工作站特約調解員組織雙方先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敏銳地了解到雙方除該案糾紛外,還就740件視聽作品存在侵權糾紛。
只有3名法官和4名法官助理的馬欄山法庭,面對如此大批量的衍生訴訟,該采用什么樣的工作方法?如何做到既化解矛盾、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又能保障轄區內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吳宏介紹說,馬欄山法庭開啟了審理個案打樣式“示范訴訟”之路,決定就其中一件案件先行立案,在確定裁判標準后再行調解,爭取通過該案一次性解決全部爭議。
立案后,馬欄山法庭的工作人員及特約調解員再次組織雙方調解。經了解,雙方的爭議焦點主要為責任比例劃分問題。為平等保護雙方合法權益,法庭有針對性地向雙方當事人提供了類案裁判文書,并向雙方釋明作品性質、創作難度、作品價值、侵權持續時間等因素對賠償金額的影響,引導雙方對賠償數額達成共識。特約調解員告知當事人訴前調解有利于節約訴訟成本、減輕訴累。
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該案達成調解,并擴大調解范圍,將740件即將起訴的案件在本案中一并調解,確定整體調解方案。潛在案件就此全部解決。
松江法院則通過分析研判尋找訴源治理對策,印證了多元糾紛化解的可行性。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松江法院共審結涉影視產業糾紛案件448件,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329件,占比達73.43%。
“調撤案件數量超過七成,顯示出通過建立健全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強化多部門協同合作,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多層級的司法保障,可以對影視產業糾紛化解起到正向推動作用。”唐震說。(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