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重慶打造優質教育集群,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讓每個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本報記者 楊國良 劉勇
【開欄的話】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今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落實落地,從今天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國教育報聯合推出“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欄目,報道一批區域典型案例和經驗,敬請關注。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系統核算人口結構、整體規劃學校布局、統一調配優質教育資源……重慶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和建設教育強市作為“頭號民生工程”。
扎實推進《重慶市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增學位、強隊伍、促改革、提質量、優服務,重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79%,小學、初中入學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沙坪壩區等4個區入選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區。
“我們的目標是以推進公平發展、質量提升為中心任務,努力補短板、強弱項,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公辦學位,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的公辦教育資源。”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說。
打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優質教育集群
“我們常態化組織開展了貫通一至九年級的班主任培訓、跨年段跨學科教研,讓小學部和初中部更好地融通,以素質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高質量貫通落地,促進學校整體育人。”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介紹,學校通過集團化辦學、城鄉學校一體化管理、結對幫扶、骨干教師交流輪崗等機制,推進集團內學校實現優質均衡,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作為重慶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九龍坡區以名校帶動、集團聯動、結對推動的形式,組建10個教育集團、5個教育發展共同體、8個結對幫扶體,實現中小學全覆蓋。
為擴大城鎮學位供給,重慶市強化區縣域內城鄉優質中小學增量布局規劃,建構“一區兩群”義務教育協調發展新格局。自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縣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市各區縣共投入525.8億元,新建校舍1171.6萬平方米,維修改造校舍861.6萬平方米,新增學位56.2萬個。
如此大的建設規模,如此快的建設速度,并非易事。
為此,重慶推出了一系列“硬核”舉措:責任聯包,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自部署、親自督戰;軍令上墻,列出“作戰圖”和時間表,各單位、部門立軍令狀,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規范運行,曬進度、比做法、亮成績;高位推進,打造硬件強、軟件優、環境美的一流品質學校新集群……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介紹,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持將建設教育強市納入“六大行動”。每月專題研究推進進度,要求找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選最好的校長、引最好的老師、辦最好的教育,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
最近10年,重慶市兩江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從26所增加到55所,學生從3.9萬人增加到9.3萬人。
作為重慶新城區,兩江新區人口凈流入量居高不下,學校規劃建設、改擴建項目實施速度如一道艱難的考題,擺在兩江新區面前。近3年,兩江新區新建成12所學校,投入13.5億元改擴建15所學校,兩年內再新建10所學校。
“但是,新校開辦的建設周期太長,老百姓等不及,孩子們更等不起。在這片寸土寸金的發展熱土上,我們決心讓新建校辦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強一所,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兩江新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李亭一說。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打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發展“組合拳”:大投入建設學校、大規模招聘教師、大力度規范治理、大范圍擴優提質。“重慶教育從過去的補短板,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李勁渝說。
多項強師惠師舉措激發教師內在活力
師資建設是教育改革發展中的“軟件”工程。在重慶,教育“軟件”比“硬件”更硬。
“我順利給孩子報名了樹人和平小學,聽說教師是樹人景瑞小學本部派來的,能在家門口就近讀好學校,我們家長很放心。”位于沙坪壩區的華遠海藍和光小區一位家長說,這所嶄新的公辦小學是周圍居民眼中的“家門口的優質小學”。
“建校之初,我們是樹人教育集團成員校,教師成長依托總校,現在,我們成為了樹人景瑞小學教育集群總校,我們的教師是其他成員校教師的‘靠山’。”樹人景瑞小學校長李華說。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黨委書記鄧仕民介紹,為使優質教育資源從“點”到“面”,學校與區內實驗中學共建“法人統籌型”教育集群,與上橋中學等3所學校組建“品牌引領型”教育集群,與5所小學組建“項目驅動型”教育集群。“我們共有36名教師和11名管理干部在集群內進行了交流,共建了3個市區級課程創新基地,12門市區級精品課程,所有的課程資源均實現了共享共創。”鄧仕民說。
“作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沙坪壩區堅持以均衡為主線、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通過健全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機制,完善教學述評制度,建立師德師風個人檔案袋及教學實績檔案袋,實施‘五級金字塔’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城鄉、薄弱學校教師交流。”沙坪壩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劉建華說。
“統籌整合資源,補齊師資缺口。”李勁渝表示,近年來,重慶從教師成長的“根”上尋找問題,將培養力度不夠、發展空間不大等問題逐個破解。
與此同時,重慶市的教師招聘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2020年重慶市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近1.7萬名,2021年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9598名,2022年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1萬多名,3年累計3萬余名教師的加入,為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打牢了基礎。
“我們的教師100%是本科師范類畢業生,15%以上是優秀碩士研究生,5%以上為市級骨干教師……”作為一名市級骨干校長,渝北區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學校長陳怡經過層層篩選,攬獲了一批優秀教師加盟學校。
重慶近年來還通過建立鄉村學校高級崗位“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支持鄉村教師職稱評審,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等制度改革,促進教師從城區學校向鄉村學校、從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流動。
打破校際壁壘實現優質資源合成與輻射
“我們用1名學科帶頭人,讓9個校區的學科教師都能獲得成長。”南坪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馮曉旭談起“結對”深有感觸,“實踐下來,9個校區在學科教研、教師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都實現了效益最高,大家容易找到‘最大公約數’,像伙伴一樣共同發展。”
近年來,南坪實驗小學所在的南岸區采取“一長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集團化辦學”等模式,優化整合16個義務教育教育集團,涵蓋學生10.5萬人,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和學生受益率均達到100%,實現對公辦學校全覆蓋。各校依托資源共享、教師成長、學段銜接,在更高的平臺上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南坪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在馮曉旭看來,集團化辦學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加速器”,其關鍵是優質資源共享、共建、共學,“集團化辦學可以讓新校區快速發展,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優質學校的建設,不可能由一所學校獨立完成。集團(學區)化辦學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重慶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向斌說,學校之間合作共享,發展學校共同體,對不同學校的進步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一方面讓具有相同辦學傳統的不同學校組成發展共同體,既品牌共享又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打破校際壁壘,讓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校加入聯盟,實現優質資源的輻射推廣與合成再造”。
真教、真幫、真落地、真創新,讓優質教育資源向更多的學校輻射。“南岸區入選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輻射帶動更多的學校成長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南岸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李智說。
“我們賦予各校點的校級領導兩種身份,一是學校人,二是集團人。”天臺崗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左榮說,“我們的目標是用大黨建帶大隊伍,用大資源建大課程,用大教研促大教育,實現集團內各校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如今,重慶鄉村學校變強、城區學校更優、城鄉教育聯動融合發展,形成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格局。
“我們把教育公平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劉宴兵說,隨著重慶市委、市政府對群眾的各項教育承諾逐步實現,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抓教育的決心和力度,享受到了教育強市建設的階段性成果,教育滿意度不斷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