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文旅消費憑“爆款策劃”贏市場
當前,激發文旅消費潛力,需要更具創意的策劃,將地方資源進行轉化提升。山東省聊城市聚焦文化傳承發展,推動關心關注文旅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在優化產品服務供給、暢通文旅產品銷售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江濤介紹,相較于發達地市,聊城市在文旅產業發展領域的“先天優勢”并不明顯,但當地精準聚焦市場發展趨勢,堅持以活動營造聲勢,將聲勢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寶藏城市”迎來煥新時刻
10月16日,聊城市老城區的米市街上游人如織。歷史上,米市街因為附近漕運興盛成為糧食物資集散地,也由于商業發達孕育傳承了獨具特色的商埠文化。
著眼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城市形象提升,近年來,聊城市委托專業力量對米市街進行改造提升,治理沿街環境,對老建筑進行文化創意開發。伴隨街區新貌而來的,是咖啡廳、設計公司等新興業態的入駐。
“90后”雷浩是米市街北頭一家景觀藝術設計公司的負責人。作為米市街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雷浩對街區十分有感情,他說:“小時候,沿街都是商店、工廠,后來因種種原因,米市街逐漸蕭條。過去幾年,街區在創意加持之下,名氣越來越大,吸引眾多游人關注,也成為展示聊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會客廳。”
從米市街往東南方向穿過一條長長的胡同,便來到聊城山陜會館。秋高氣爽時節,游客三三兩兩在場館院內游覽,時而舉起手機拍攝房檐下的木雕,時而踮起腳欣賞灰色墻壁上的銘文。
山陜會館布局緊湊、錯落有致,山門、戲樓、鐘鼓二樓等代表著古代建筑設計的極高水平。河南游客趙薈珍說:“若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象聊城能有保存如此完整、如此氣派的文物場所。山陜會館不僅建筑精美,其反映的古代人的智慧與勤勞精神更值得關注。”
像米市街、山陜會館一樣的古建遺址和文化街區,在聊城市還有很多。因此,不少來聊城“打卡旅游”的年輕人親切稱呼聊城是“寶藏城市”,“看似名氣不大,實則內涵極深”。
重大項目拓展消費場景
一到傍晚,聊城市臨清市東宛園景區內,華燈初上、流光溢彩,萬千紅燈籠高掛街邊,一派喜慶景象。占地近500畝的東宛園景區,總投資4.75億元,是大運河沿線的代表性文旅產業項目。
“頭回來臨清旅游,感覺十分震撼。”來自河北石家莊的游客趙慶軍,當天和幾位朋友自駕來到臨清市游玩。他表示,東宛園弘揚傳承的是運河文化,美食、街景、實景演藝均圍繞運河主題展開,讓老中青游客都能找到興趣點。
今年7月至8月,東宛園景區推出“夏夜宛風”首屆沉浸式大型古風夜游文化活動,通過夜游、夜賞、夜品、夜購、夜娛等形式,結合光影、動漫等特效設計,在園林場景營造光影交錯的沉浸式夜游空間,市場反響熱烈,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今年3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實施重大項目引領工程,推進文化“兩創”、紅色文旅等十大類工程。
著眼于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拓展文旅新場景,聊城市打造一批以東宛園景區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積極探索前沿引領型、技術突破型、迭代升級型旅游產品和供給模式,強化城市旅游功能,培育城市文旅地標。
以節促游唱響“青春之歌”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聊城市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過去3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乘著文化保護傳承與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東風,豐富旅游業態、注重品牌創建、打造文旅精品,諸多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成為業內首創,打響了“文旅聊城”的知名度。
為切實拉動消費,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打好節會牌,堅持“以節促游”,創新舉辦新青年音樂節、星空露營季、非遺美食節等活動,激發各地民眾到聊城旅游的熱情。同時,注重消費體驗提升,推行“民宿+藝術”等融合模式,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承諾行動。強化營銷推廣,打造“兩河之約”系列品牌,“我家門前有條河”成為業內知名的旅游金字招牌;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聯動發聲,網絡精準營銷成果初顯。
“近年來,聊城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政府規劃布局、宣傳推介、環境營造、重大活動引領等工作機制。”周江濤介紹,今年4月,聊城市首次舉行重點文旅項目現場觀摩,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內涵,旨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項目帶動作用,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聊城市還將科學研判市場發展趨勢,實施全要素場景革命,將劇本體驗、影視研學、體育賽事等融入旅游場景,建設多元化、智慧化特色街區。(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