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詩,傳唱果洛山水間
格薩爾王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英雄,英雄史詩《格薩爾》講述了格薩爾王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造福百姓的故事。在果洛州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山水水都與《格薩爾》有著密切聯系。
果洛有一句老話,“小8歲,大80歲,都能唱《格薩爾》”。《格薩爾》中許多重要情節與“瑪域”“阿尼瑪卿山”“黃河源頭”有關,這些都在我們果洛州。千百年來,當地群眾通過說唱、藏戲、繪制唐卡等方式,使格薩爾王的故事流傳下來,果洛也被稱為“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
《格薩爾》的傳播,主要靠的是手抄本與木刻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口耳相傳。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果洛州大力搶救和保護格薩爾文化,多角度推進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區建設。
我深入研究《格薩爾》,要從2003年說起。在果洛州群眾藝術館,我結識了格薩爾傳承人格日尖參,他先寫下史詩,再將所寫內容吟唱出來。與他一同整理、出版《格薩爾》史詩部本的那幾年,我越發感受到格薩爾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傳承千年的文化保護好。
為了搜集、保護《格薩爾》各種手抄本、木刻本等瀕臨失傳的珍貴遺物和資料,我和同事們幾乎走遍了果洛草原的各個角落,基本掌握了民間藝人和傳承人的分布情況,獲得了很多珍貴的一手資料。同時,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我們整理出版了近80本格薩爾書籍,刻錄音視頻光盤20多張,文化館的格薩爾文化展廳越裝越滿。
格薩爾獅龍宮殿、中國格薩爾博物館、《格薩爾》童聲合唱團、電影《雪域少年》……在今天的果洛,你將欣喜地看到,格薩爾文化正在如珍寶般閃耀。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張勇、胡曉軍、李玉蘭、王洋、萬瑪加、王雯靜、張哲浩、李潔、周仕興、徐鑫雨、王斯敏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阮紫嫣、李春劍 光明日報通訊員 潘劍)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2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