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動瞬間展現大美中國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新時代全媒體攝影人才培訓”結業
用生動瞬間展現大美中國
本報訊 國家藝術基金于2023年舉辦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新時代全媒體攝影人才培訓”近日在中國傳媒大學結束。
整體來看,本次項目涵蓋廣泛,從宏大的航拍到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從城市生活到鄉村習俗,透過學員用鏡頭生動呈現的瞬間,盡顯對美麗中國的認知,對中華文明的魅力的體認。學員毛巍璁利用無人機攝錄了大量山東青島的美景,將青島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盡收眼底,也讓青島宜人的生活得以展現。城市里的生活也是學員關注的重點,學員楊寬將目光聚焦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身上,用樸實無華的鏡頭拍攝肖像,展現年輕人的生活。
據介紹,還有許多學員選擇拍攝少數民族的日常。學員王偉拍攝的使鹿鄂溫克人作品極具特色。他并沒有選擇拍攝民族慶典活動,而是深入剖析使鹿鄂溫克人的生活狀態,記錄他們在山林和城市中不同的生活面貌。這些年輕人雖然身著不同樣式的民族服飾,但在邁向現代化生活的同時內心仍保留著民族傳統。
隨著AR、VR、AI等的應用日益廣泛,很多學員嘗試使用新技術進行拍攝。學員梁可嘉拍攝楓坪儺獅舞時,對每個儺獅舞角色的表演動作做了記錄,也用相機記錄了表演者的生活。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作者增加了楓坪儺獅舞面具的全息影像展示,觀眾可以借此技術更全面地了解楓坪儺獅舞。學員唐蜜則將城市建設中出現的鋼筋、水泥用電腦后期的方式點綴上了白色的光斑,在展覽現場使用燈光來將其點亮,以此來展現中國城市建設的活力。
AI技術提高了不少學員的創作熱情。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幫助攝影師自動識別和修復圖像中的缺陷,提高圖像的質量和清晰度。此外,還有視覺創作者喜歡直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產出圖像,為攝影帶來全新的創作思路和可能性。學員耿洪杰的“寒山潛龍”系列就是用這項技術創作的。有學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產出更具特點的作品,如學員周旭東使用分形算法在C4D中創作出一系列“微生物”,是利用人工智能制圖的方式生成的一系列細胞結構,這些類似顯微攝影的作品擁有極為絢麗的外表。 (侯 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