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快遞”變“速運” 天舟七號飛船解鎖新交會對接模式
中新社海南文昌1月18日電 題:太空“快遞”變“速運” 天舟七號飛船解鎖新交會對接模式
作者 馬帥莎 陳長青
1月18日,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中國空間站后向對接口成功停靠,取得中國2024年交會對接任務的開門紅。此次采用的3小時交會對接方案是中國在軌驗證的新交會對接模式。相比常規的6.5小時交會對接,該方案進一步壓縮對接時間,將太空“快遞”提升為“速運”。
快且可靠:有望成為新的交會對接基本模式
從交會對接時長來看,截至目前,中國已先后在軌驗證和實施了2天、6.5小時、2小時和3小時交會對接方案,都是在技術發展的不同時期,務實選擇的最優方案。
具體而言,雖然2天交會對接方案慢,難以應對緊急情況或滿足一些更短時間的任務需求,但在起步階段適于采取更謹慎的方案。2小時交會對接方案雖然是目前最快的交會對接模式,但該方案對各方面保障條件要求較高,相比之下,6.5小時交會對接方案更加可靠。
隨著技術成熟和經驗積累,此次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解鎖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是為下一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探索的優選方案,它兼具2小時方案的“快”和6.5小時方案的“可靠”等優勢。后續,經過專家團隊評估,該模式有望代替6.5小時方案成為新的交會對接基本模式。
“快遞”如何變“速運”?
從工程實際來看,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有其特別意義。相較于6.5小時方案,3小時交會對接方案飛行時間短,可以減輕航天員的飛行壓力,減少對電池燃料等的需要,提升任務整體應對故障的能力。相較于2小時方案,這種模式飛行時間稍長,節奏稍緩,可減輕地面飛控團隊的壓力。
相比常規的6.5小時方案,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如何縮減時間?隨著技術逐步成熟,技術人員可在更短時間內完成飛船和空間站相對位置的調整。技術人員通過調整飛船的飛行軌跡,使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的遠距離導引段縮短一個圈次,時長相應縮減1.5小時,此外,在近距離導引段,壓縮近距離飛行流程,減少“走走停停”,時長縮短了約2個小時。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順利完成3小時交會對接在軌驗證任務,進一步證明飛船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的高穩定、高可靠,同時提高了貨運飛船自主交會對接能力,豐富了當前的交會對接模式,推動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向前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