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致富果”助力農戶增收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村看振興】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惠瑜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廣州的荔枝好吃,自古是文人墨客爭相稱道的舌尖美味。不久前,記者來到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的荔枝種植園,只見荔枝花漫野綻放,一顆顆淡綠色的荔枝幼果點綴林間,發出陣陣清香。再過一段日子,待果子轉紅,這里將迎來又一年的荔枝豐收。
“荔枝開花時,做好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定期為荔枝樹進行修剪、壯花和防蟲,才能確保豐產又豐收。”廣州市仙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園負責人陳浩潮介紹,2023年基崗村迎來荔枝豐收,不僅果子都賣出去了,而且賣出了好價錢,村里800戶荔枝種植戶平均每戶年收入達58000元。
基崗村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其出產的遲熟荔枝品種仙進奉荔枝以果色鮮艷、清甜微香、肉質爽脆、穩產、耐儲存等特點遠近聞名。每年6月至7月,到荔枝成熟季,紅彤彤的果實綴滿枝頭,各地采購客商紛至沓來,好不熱鬧。
不過,仙進奉荔枝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寂寂無名”。20世紀90年代,村民還沒有宣傳意識,這讓時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浩潮痛心不已,“雖然上市時間遲,但是仙進奉荔枝口味獨特、品質高,不應該被埋沒在市場中”。
于是,陳浩潮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主動學習荔枝種植經驗技術,把自家果園里的糯米糍、妃子笑等品種荔枝樹以高接換種的方式改成仙進奉品種,并動員一些種植大戶和有想法的果農一起改良品種、花大力氣宣傳推廣仙進奉荔枝。陳浩潮先后牽頭成立基崗仙進奉荔枝專業合作社、仙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注冊“仙基”仙進奉荔枝品牌。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方式,以及宣傳帶來的品牌效應,仙進奉荔枝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專業合作社負責果農的技術培訓、生產指導、品牌維護,還享有仙進奉荔枝銷售價格的定價權。”陳浩潮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種植戶的風險,實現無論是產量“小年”還是“大年”都保持年年增產增收的好勢頭。
眼看合作社越來越賺錢,周邊農戶也陸續淘汰原有品種,改種仙進奉。如今,基崗村種植荔枝2362.5畝,其中仙進奉種植1907.5畝,占總面積的80.7%。2023年,基崗村仙進奉荔枝年產量達1200噸,年產值約1.01億元。
隨著基崗村規模化種植大戶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村民回到“家門口”就業,而且加入仙進奉荔枝專業合作社的村民收成有分紅、務工有報酬,年收入可達5萬元到8萬元,多的超10萬元,大家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基崗村荔枝農戶崔文娟表示,她家里種植260畝的仙進奉荔枝,每到端午節前夕,果場超七成的仙進奉荔枝就被老客戶提早預訂。
直播帶貨、定制銷售、組團展銷……近年來,基崗村將線上線下銷售結合,荔枝不僅不愁賣,還賣出好價錢。過去在街邊只賣幾元一斤的仙進奉荔枝,經過統一技術品質、分選分級包裝后,最貴的果可賣到13元一顆,普通的果也能賣35元一斤,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如今,隨著仙村鎮荔枝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仙進奉的“版圖”已不僅僅局限于基崗村。增城區規劃建設的荔枝小鎮,以基崗村為核心區,打造仙進奉荔枝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規劃面積約7平方公里,核心區種植面積超過10000畝,輻射帶動周邊種植20000畝以上。以仙進奉荔枝為主導產業,產業園大力發展“荔枝+”產業,形成以種植、加工、電商物流、研發、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荔枝產業集群,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此外,仙進奉荔枝產業的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向跨區域“集群發展”,通過種苗提供、技術咨詢、文化輸出、鮮果統銷等方式,向全國各地推廣種植和開展產業省際合作。2023年,仙進奉荔枝還成為“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中全國唯一入選的荔枝品種。
目前,“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正在嶺南大地如火如荼地推進。據了解,為落實該工程要求,增城區正全力推動荔枝小鎮新鄉村示范帶向縱深發展,通過舉辦“中國廣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節”,建成荔枝文化博覽館、荔枝農耕文化博覽園、荔枝景觀大道、古荔公園等項目,延伸荔枝的文化價值,推動仙進奉荔枝由“農產品”向“文化產品”蝶變,以農文旅融合進一步帶動仙進奉荔枝銷售,助力農戶增收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0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